殿試交卷後,當晚並不閱卷,隻是將卷子糊名蓋章後,直接送到東閣存放。
十六日一早,十七位讀卷官開始閱卷。
而次日一早,皇上會來聽卷,隨後欽定一甲前三。
也就是說,讀卷官們的閱卷時間隻有一天。
其實過了會試後,榜上的貢士們水平也差不多,而殿試又不淘汰人,隻是排名次。
所以閱卷時,速度便會很快。
速度快,便意味著看得不仔細。
所以這裡麵,便有些潛規則在裡麵。
會試排名前十的卷子,在糊名前,會被受卷官單獨拿出來。
而在這其中,讀卷官們經過一番討論後,會授意受卷官挑出一些卷子。
在這裡麵,如果考生有與讀卷官同鄉,或者與讀卷官關係好。
或者名聲大,讓讀卷官耳熟。
他們的卷子便會與會試排名前十的卷子一道糊名後,直接送到內閣讀卷官手中。
而不出意外,一甲前三,便出自這些卷子裡。
剩餘的卷子,也會在二甲的排名前麵。
大理寺卿李陽雲不知蘇侍郎是什麼意思,隻是按照他的請求,賣了個人情,把顧錦的卷子給提了上來。
剩下的,他便就不管了。
閱卷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首輔張文瑜垂眸看著手裡這一張有些熟悉字跡的卷子,心裡想的,卻是戶部尚書之前拜托的事。
卷子中規中矩,雖沒有特彆出彩的地方,但也經得起細看。
他隨手放到右邊。
右邊放的是明日要一道遞交上去,給皇上欽定一甲前三的卷子。
當然,這隻是初選。
他拿起第二張卷子看了起來。
這張卷子一入眼,他眼皮便跳了下。
又是眼熟的字跡
楚秋實是會試主考官,他是看過沈舟墨卷的人。
自然認得沈舟的卷子。
他眼皮眨也沒眨,看完卷子,思考一瞬,便放到左邊。
也就是張文瑜的右邊。
最終遞交到皇上麵前的卷子,隻有十二卷。
內閣讀卷官看的卷子,才有機會得一甲前三。
其餘讀卷官看的卷子,分出上一等和次二等後,便由閣老直接定下名次,上一等為二甲,次二等為三甲。
殿試內閣的讀卷官有四人。
四人單獨閱卷完後,便會從先前挑選出來的卷子中再挑一次。
一共挑出十二卷,之後便由幾人討論,確定明日在皇上麵前讀卷的順序。
這讀卷的順序也有講究。
順序排名前三的卷子,理論上來說,便是閣老確定好的一甲前三卷子。
若非皇上有要求讀卷官繼續往下讀,一甲前三名,便是從這三張卷子裡進行排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