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什麼都沒了
沈舟在翰林院待的時間不算長。
他把印象裡還算深的那些人都喊上了。
當然,他也沒漏掉顧錦和柳承書。
很快,周圍沒被喊到的人慢慢散去。
沈舟看了眼顧錦和柳承書,隨後才看向石文賦等人。
除了顧錦和柳承書,他一共喊了十五人出來。
至於這些人的背後有沒有人,沈舟並不在意。
隻要把他吩咐的事辦好,那就行。
顧錦等人接收到了沈舟的眼神,不自覺地屏住呼吸,知道沈舟接下來,肯定就是要說事了。
沈舟也沒有拐彎抹角,很是直接。
“我前不久才從乾清宮出來,此事皇上也是同意。”
說到這,石文賦等人還有哪裡不懂。
皇上極為重視此事,沈舟過來這一趟,其中怕有皇上的意思。
思至此,眾人的眼神也是變了。
之前還有不少人覺得沈舟此趟過來,為的是自己的事。
沒想到,竟是皇上吩咐的事。
這替沈舟做事,跟替皇上做事,意義可就不一樣了。
眾人心中正是火熱。
沈舟看著,也是明白他們的心思,隻不過,這事怕也沒有他們想的那般簡單。
他緩緩道:“此事需要離京,歸期不定,何時能完成,本官也是不知,或是三年,或是五年,十年。”
沈舟話說到一半之時,便有人變了臉色。
雖然沈舟沒有說是要做什麼事。
可就這麼一聽,便能知道這事不簡單。
非常之不簡單。
什麼事是需要三年五年十年的。
而且還歸期不定,何時能完成也不確定。
十年,二十年都是有可能。
就算是外派出去任職,也總能看到回京的希望。
沈舟說的這個,明顯就是讓他們連希望都看不到。
沈舟看了看那幾個白了臉色的人,也沒說什麼,笑了笑,讓他們先行離開。
他沒有指名道姓,隻不過一個眼神看過去,便能讓那些內心搖擺的人心跳加快。
幾乎是安靜的,有幾人微一拱手,默默轉身走了。
石文賦沒走。
他悄悄往顧錦那邊瞥了眼,心中自有一番計較。
他是知道一些事的。
這人與沈舟關係不錯,沈舟都把這人喊過來了,如果是不好的事,能把這人喊過來嗎?
不管如何,他說什麼也不能走。
陳詠逸是猶豫的。
可他看了眼身旁一動不動的石文賦,想了想,便也堅定下來。
沈舟看著,挑了下眉,卻也沒再把視線落在陳詠逸身上。
他特意等了一會。
見無人再離開,便重新數了一下人數。
原本共有十七人,這會就隻剩下了十人。
跟他需要的人手數量差不多。
沈舟還算滿意。
他看了眼周圍時不時探頭過來,想要打探什麼的眾人,讓顧錦等人隨他出去一下。
顧錦和柳承書對於沈舟自是十分信任。
就算沈舟讓他們去上刀山下火海,他們也義不容辭。
更彆說這隻是離京出去辦事而已。
比起上刀山下火海,可不知道要輕鬆多少。
沈舟轉身離開的那一刻,他們便抬步跟上去了。
石文賦也是步步緊隨。
生怕慢了一秒。
有了這幾人帶頭,其餘的人互相看一眼,便默默跟了上去。
沈舟並沒有走遠。
他隻是帶著眾人來到了一處暫時無人的地方,便停下了腳步。
“我知道你們最想知道什麼。”
沈舟笑了笑,簡單把他們要去做的事說了下。
聽到增加糧食產量這幾個字時,顧錦等人全都愣住了。
“沈,沈侍郎,您沒說錯?”
人群中,有人不敢置信地出聲。
曆代帝王,誰不想增加糧食產量。
可又有誰能成功的。
弄來弄去,也不過是耗費大量錢財人力罷了。
有人麵麵相覷,也是沒想到皇上竟會答應沈舟去弄這個聽來就知道不可能輕易完成的事。
沈舟眼睛彎了彎,裡麵透出些許笑意。
他怎會不知道這些事呢。
可皇上到底是皇上。
又豈會不想要糧食增產。
隻要有一絲希望,又怎會不同意。
他並不打算說這些,隻點了點頭,“你們沒聽錯,本官是這樣說的。”
眼看著不少人露出驚訝的神色,沈舟也不再多說。
他把顧錦,柳承書,還有石文賦,以及另外一李姓男子喊了出來。
剩下的幾人,沈舟需要他們每人帶一批人出去尋找野生穀種。
任務說簡單也簡單。
尋找到野生穀種之後,他們的任務便算是完成了。
可看起來,也並沒有那般簡單。
這野生稻穀,勝在野生。
那定然不會是一大片一大片地等著他們過去找。
能成片的,肯定都被人發現采了去。
他們要做的,怕是要在一片野草中尋找一棵野生稻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談何簡單?
陳詠逸聽到時,腦子都空白了下。
這怕是在山腳下,他都得找幾年。
更彆說整個山頭了。
沈舟看著,笑著安慰幾人。
“沒事的,幸運的話,說不準一個月就能找到了。”
有人心頭一動。
覺得沈舟這話說得也有道理。
這要是剛好找的那片地就有,豈不是一個月就能完成任務了?
可也有人覺得不對勁。
沈舟說的是幸運的話。
可若是不幸運呢?
想到這,有人莫名打了個寒顫。
沈舟看著,笑得更是和藹。
“大家也不用怕,我到時會讓工部給大家弄個放大鏡。”
“到時放在眼前,什麼東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大家也不用怕錯過了沒看到。”
顧錦和柳承書對視了眼。
也是第一次看到沈舟這個樣子。
怪會安慰人的。
也怪貼心的。
兩人正想著,便見沈舟轉頭看了過來,一臉和氣。
“你們也是,彆擔心看不到稻花的模樣,拿放大鏡一看,保管看得清清楚楚的。”
暫時還未知道自己將要去做什麼的顧錦四人,心裡隱隱覺得他們的任務,也並不輕鬆。
事實證明,相比於隻是去找野生穀種的陳詠逸幾人而言,他們確實要辛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