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林相歡好似就變了模樣。
隻見那人水袖輕盈起落。
唱腔婉轉,唱儘人間的悲歡離合,但那精致妝容下的眼神裡,卻透露出一種置身事外的淡漠,這些悲歡離合好似都與她並無瓜葛。
然而戲中的情感濃烈複雜,她就像是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她能深刻地體會戲中的情感,卻又與這種情感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台下賓客卻沉迷其中。
手中的扇子開合,鑼鼓聲在戲台上此起彼伏。
台下看客和台上戲子究竟誰才是戲外人,誰又能說得清楚?
一句“戲中情戲外人憑誰說”,將觀眾從看見的畫麵中拉回現實。
戲中的情感糾葛,究竟是由劇中人物自己決定,還是由台下的觀眾或是旁人評判?
我此時坐在這裡,是看客還是戲中人?
“慣將喜怒哀樂都融入粉墨
陳詞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
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憂國
哪怕無人知我”
觀眾們靜靜地站在台下,眼睛緊緊地盯著舞台上一身戲服的林相歡。
當觀眾們看清歌詞後,那一句句飽畫麵感的詞,如同一根根細微的針刺,不斷輕紮著他們的心臟。
所有人都覺得心尖一酸,莫名的紅了眼眶。
隨著對歌詞理解的加深,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從心底湧起。
皮膚上開始泛起雞皮疙瘩,像是有一股微弱的電流在身體表麵輕輕劃過。
他們能清晰地感覺到那種麻意從頭皮開始,沿著脊椎一路向下,蔓延到四肢的每一個角落。
這種麻意混合著內心深處的酸楚,讓他們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深深的觸動中。
好似看見了在那烽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時代下。
天空似乎也被染上了一層厚重的鉛灰色。
士兵們英勇地奔赴前線,義無反顧地拋頭顱、灑熱血。
就在這樣動蕩不安的背景下,有一個一襲戲服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他並非戰場上的將軍或勇猛的戰士,隻是一個身份低微,甚至是卑賤的戲子。
他的存在,就像是洶湧海浪中的一葉扁舟,既不起眼又脆弱不堪。
有人嘲諷戲子“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可誰人又知道,他的心懷中也燃燒著一股熾熱的愛國之情。
他沒有盔甲加身,也沒有利劍在手,可是他有滿腔的熱血和一顆為國捐軀的心。
與此同時,大屏幕上也放出了提前準備好的視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