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井信尹回以禮節:“你放心,有我在,不會讓龍國在農業上超過我們的。”
……
渠江縣的一個玫瑰種植地。
距離上次大雨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
種植地裡的積水才剛剛被排乾淨。
山腳下的很多玫瑰都被淹死了。
不過,山上的那些倒是完好無損。
主要是因為它們的根很發達,不怕風雨。
而且山上也沒有積水的問題。
江木又拿了一些玫瑰枝條,加上新屬性,讓工人補種上。
忙完後,江木開始考慮下一步該做什麼。
“是時候嘗試賦予一些新的植物屬性了。”
“選哪種植物呢?”
他來到玫瑰山上,眺望著遠方。
在渠江縣的北方,是淮水縣,也是豐城市的一部分。
淮水縣經濟發達,擁有豐富的煤礦資源。
但在淮水縣有一大塊土地,都是鹽堿地,足有10萬畝。
江木之前路過那兒,一眼望去,地麵覆蓋著一層白花花的鹽漬,幾乎看不到生長的植物。
這還隻是龍國所有鹽堿地的一小部分。
據估計,在龍國,差不多有15億畝的鹽堿地。
而國家所劃定的耕地紅線也僅有18億畝。
其中約十分之一(15億畝)的鹽堿地,其實具有潛在的可開發利用價值。
即便如此,想要改良利用這片鹽堿地,不僅需要調整土壤中的鹽分平衡,還需要找到適合在這種環境中生長的優質作物品種。
綜合來看,所需投入成本非常高昂。
所以,儘管國家一直倡導開發鹽堿地,但進展卻比較慢。
“這麼一大片土地就這樣閒置著實在浪費……”
江木心裡想著。
“種點什麼呢?”
很快他就想到了答案:海水稻!
給水稻種子加入耐鹽堿性。
讓這種水稻能在鹽堿地上生長。
很多人以為海水稻是指直接種在海裡的水稻。
其實並不是這樣。
它實際上是種耐鹽堿性強的特殊品種水稻。
被稱為海水稻是為了形象化地表達其“耐鹽堿”的特點。
一般生長在含鹽量高的鹽堿地、灘塗等地。
在海邊或者沙漠周邊的鹽堿地區,其他農作物都無法生存。
然而,海水稻卻能頑強地生長。
當年袁教授在成功研究出雜交水稻之後,就一直在探索海水稻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由於技術還不夠成熟,以及口感不佳等問題,海水稻在市場上始終沒有得到廣泛接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