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超過九成的大豆都得靠買。
去年就從國外買了差不多9,800萬噸大豆。
那麼,在這二十年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倪部長痛心地說:“農業是我們現代化的最後一個短板。
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江木完全明白這個道理。
在全球農產品的競爭中,大豆是最熱門也是最容易入手的領域。
因為國際市場上的大豆供應主要由漂亮國和南美幾個國家控製,占據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出口量。
而龍國是最大的進口市場之一。
大豆直接關係到人們吃油的問題。
隨著生活的改善,人們對食用油的需求飛速增長。
據統計,每年,龍國消耗約3,568萬噸植物油。
可是國內產油量隻有1,100萬噸,這意味著自給率才剛過三成。
除了食用油,大豆還和飼料行業息息相關,尤其是養雞養豬這類需要大量豆粕作為高蛋白來源。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人們對肉蛋奶的需求越來越高。
大豆價格一旦變化,就會直接影響畜禽產品的成本,從而波及日常生活。
近幾年,國家一直在想辦法發展大豆產業,減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
但是進度非常緩慢。
原因是多方麵的,比如東北,這裡是大豆的重要種植區,但這裡的農民越來越不願意種大豆了。
大家都更喜歡種水稻和玉米,因為這兩種作物已經完全實現機械化操作。
農民可以省心地把地交給專業公司打理,自己還能出去打工賺錢。
相比之下,種大豆仍然依賴手工,誰願意乾呢?
再加上國產大豆單產低、出油率差、成本高,油脂加工廠自然更偏向進口貨。
倪部長歎了口氣,“關鍵是種子!”
“想象一片開闊的土地上布滿了傳感器,天上有無人機盤旋。
這些設備收集土壤水分、肥力還有莊稼生長情況等數據,傳到太空衛星……再發送給田間的工人。
工人用無線控製器遙控無人拖拉機完成播種、施肥、收割等一係列作業……”
“這樣高科技裝備我國都有了,”他說,“唯獨缺少一種優質的高產品種。”
“江教授,希望你能研製出高產的大豆種子。”
“隻要產量提高,效益上來,就有更多的農民願意種植大豆。”
倪部長一氣兒說了很多,徹底解釋了大豆產業的情況。
事實上,不用他說,江木也早就明白了這些問題。
“好,沒問題。”
江木簡潔回答道。
倪部長十分開心,“那就太棒了。”
他對江木的能力充滿信心。
隻要有承諾,就能辦到。
至於時間,他滿懷期待問起:“您打算用多久?”
江木思索片刻:“一個月吧,這期間請你幫我聯係一些農戶。
到時候我把新種子給他們,如果試種成功,肯定會有更多人選擇新品種。”
倪部長拍胸脯保證:“這事交給我,你放心好了。”
目前東北還有一些閒置土地適合用於這項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