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理辦公室內,馮經理正盯著最近的業績報表發呆。
近幾年來
紅木生意越來越好,隻要貨源充足根本不愁銷路。
於是決定進一步增加進貨規模。
在黑州,一片茂密原始森林覆蓋著這片土地。
其中分布著眾多高大的喬木以及交織的各種藤蔓。
每天都有不少工人進山伐木。
這些人的平均年齡都很年輕,大約二十歲上下便已成了老手。
每日負責采伐及初步加工工作,尤其這裡生產的血檀木材最受國內歡迎。
伐木工們每天都要乾重體力活,一天下來也就掙個5美元左右。
他們辛苦砍下的血檀,在龍國卻能賣出每噸上萬元的價格。
這中間的好處全讓木材商給撈走了。
起初,因為血檀長得像小葉紫檀,所以商家對它的品質非常挑剔。
為了判斷血檀的好壞,工人們有一個簡易的方法:把一小塊原木扔進水裡。
如果立馬沉到底還不冒泡,那證明它質量好,油性足;如果不往下沉或者沉得很慢,那就說明木材不咋地,就不會被采集了。
每天除了砍樹外,工人還得按照買家的要求削去外皮,隻保留用來製作家具和工藝品的心材部分。
這樣做不僅可以減輕運費負擔,還能減少損耗。
但問題是,這裡缺乏先進的工具設備,一個星期的勞作才夠裝滿一輛卡車。
沒有機械設備的幫助,工人們什麼事都得自己動手,有時一截原木就有100多公斤重,也得靠人力搬運,效率很低下。
這種砍伐活動已經有十來年曆史了,規模還在不斷增長。
如今,已經很難估計究竟消耗了多少資源。
很多地方的血檀早已絕跡,讚比亞從幾年前就已經禁止血檀出口,剛果現存的數量也不多了。
從近年起,控製市場價格的權力從龍國商人轉到了非洲本土供貨商手中。
“唉,這陣子日子真是難啊……”
薛文武駕駛著一輛舊摩托車在泥濘中顛簸前進。
五年的時間,讓他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以及熱帶雨林潮濕炎熱的氣候。
但是賺錢卻越來越不易了。
剛開始那幾年,定價權還在龍國這邊,森林裡的血檀十分豐富,唯一的困難是往外運送。
而現在情況正好相反——貨源減少了,運輸需求反而上升。
以前每次來這兒,當地人都會熱情迎接他,他說什麼價格就是什麼價;現在輪到他主動求人了。
而且人家開出高價他還不樂意賣,就認定了非薛文武不行似的。
想到待會兒要麵對的難纏對手,薛文武心裡直發愁,不過該解決的問題總是逃避不了。
半小時後,薛文武到達了工地現場。
隻見這裡一片狼藉,曾經茂密的樹林已經被無情破壞,到處都是砍伐過的痕跡。
然而沒有人關心生態問題,所有人都隻想賺錢。
“嘿!貴客來了。”
一群非洲人在看到薛文武之後立刻變得興奮起來,但沒人迎上去。
放在過去這些人可是爭先恐後地靠近啊,他心裡感歎道。
隨後他在工地挑選木材時,當地的供應者有的三兩成群聊天,有的獨自躺在木頭上吞雲吐霧。
總而言之沒人上前招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