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接一次的價格上調,讓普通人離它越來越遠,變成了有錢人才消費得起的東西。
漲價速度快得太反常,讓人完全無法接受。
而且這些漲幅背後的理由也很勉強。
就算考慮到生產成本增加、工人薪水變高等原因,但這些也不能說明為什麼要連續漲那麼多次價。
很多人都覺得,茅台提價隻是為了製造出一種奢侈品的印象,而不是真正作為普通的消費品來賣。
這讓很多人心生不滿,開始質疑公司的可信度。
茅台價格飆升背後還涉及到不少利益問題。
除了公司本身賺大頭外,還有那些經銷商和投資者在中間撈好處。
有些人低價買到後高價賣掉賺錢,這就讓茅台的實際價值變得比市場價要低很多。
最關鍵的是,茅台也不是非得不可的那種美酒。
更讓人意外的是,居然茅台還能評上院士。
這件事情刷新了不少人的認知。
兩年之前,有一位茅台集團的技術總監兼質量總工程師成為了工程院院士。
這件事迅速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不論是在白酒界裡的地位,還是在全國企業的排名中,茅台都是傳奇一般的存在。
按單股價格來看,茅台曾經達到過兩千以上,號稱國內最貴;
從公司市值上看,茅台接近三萬億,比工行甚至超過所有石油公司的市值加在一起。
一個做酒的人成了院士,難免讓大家有所議論。
近年來對於新當選院士的標準討論越來越多。
比如十年前,煙草業的一位研究員也被選為院士,引起過不小的轟動。
當時就有二十六名專家寫信抗議。
緊接著一些醫療協會等團體紛紛發聲表示不滿。
即便是權威如鐘院士都公開表達了質疑。
雖然最終沒改變結果,但是夏國工程院後來聲明以後不再接受相關領域提名。
就在這件事漸漸淡去之際,突然間茅台的人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儘管香煙降焦減害,酒精品質提升也是事實,但在科學之外人們感受到的氣息還是不太對勁:
到底是技術的香氣、財富的味道,還是商業操作的結果?
當然,沒有人否認煙草和白酒對於國家財政的重要性。
但是用院士這種至高無上的榮譽來獎勵,似乎並不適合這兩個與健康危害直接相關的行業。
兩院院士可是科學技術領域的頂尖稱號,代表著國家對於科學研究者的最高認可與尊重。
被推薦者通常都是為推動科技進步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
因此,“煙草院士”以及“茅台院士”的出現,實際上已經傷害到了這一頭銜本應具有的莊重意義。
就連一些重要媒體都對此進行了批評。
例如中央新聞網站就明確表示,釀酒技術研究並不符合國家科技創新的發展目標,同時也會引發民眾對院士評選機製公平性的擔憂。
不過這一切都無法改變了,茅台院士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
引起了社會廣泛爭議。
。
所以當酒廠的銷售代表得知這個消息時,心裡頭樂開了花。
這回,茅台可是攤上大事了。
……
同時,在茅台集團的銷售部門裡,銷售經理穩如泰山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各地的分銷商
正忙著討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