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以為隻是草類植物,但實際上它是小型灌木。
通常生長在深山老林中。
對於外界變化非常敏感,一旦聽到悠揚的旋律便會隨之搖曳生姿,仿佛在跳舞;
相反,播放怪異聲音時則會停止擺動,表現得極其抵觸。
每當夜幕降臨之際,這些葉片會緊密靠攏一起,就像一對依戀的情侶。
那麼跳舞草為何能夠隨音樂律動?
原來它的嫩葉非常容易受聲音影響,一旦受到聲波刺激,便會出現連續顫動的現象。
古時候曾傳說一位因愛而亡的傣族少女化身為舞蹈草,若有情人對其吟唱情歌,其枝條便伴隨節奏輕輕搖晃。
經科學研究證明,跳舞草的動態反應主要由光照因素決定,如果將其置於黑暗中,則動作減弱甚至停止。
反之,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則會持續舞動。
還檢查了它的溫度。如果溫度低於30度,它西邊的葉子就會跳得很歡。
而且是圓圈形狀的;但當氣溫超過30度時,它的舞蹈就沒那麼輕快了,更多呈現為橢圓形。
後來科學家進一步發現,跳舞草葉子根部的細胞在陽光和溫度的影響下會膨脹或收縮。
這種反應導致了葉片的變化,對跳舞草來說這是生存的好幫手,能幫助它避免直射陽光,減少水分蒸發,並躲避蟲害等。
“哈哈,原來如此。”
在了解這些知識後,江木笑了。
跳舞草天生愛舞動。
他隻需強化它的特性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這種草的舞動能與聲波產生互動。
無論是遊客的腳步聲還是風吹樹葉的聲音,都能夠激發它舞動起來。
放在公園裡一定會增添很多樂趣。
不過市場上難得一見的跳舞草卻因為生長條件挑剔而稀缺。
跳舞草需要溫暖濕潤的環境,並且對於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有嚴格要求。
其自然狀態下頻繁搖擺的原因其實是出於節省能量,所以它們通常隻生長於深山老林中。
而在喧鬨的城市中,由於外界乾擾過多,不斷舞動將導致植物迅速喪失養分,無法長久存活。
江木計劃改變這個困境,使跳舞草真正適合城市的公園環境。
首先考慮給它們添加快速成長的功能,因為許多新型植物都需要這項特性來縮短生長周期。
普通植物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成熟,而江木最新培育出來的某些樹種更是要上萬年時間才能成材。
然而一些工業製造的商品,材料齊全的話一天就能大量生產。
顯然兩者對於“等待”這一概念的要求大不相同。
故此加快成長速度顯得尤為關鍵。
其次是提高環境適應性。
跳舞草對生活環境相當講究,必須有合適的溫濕度以及充足的養料。
大部分地區並不滿足這個標準,即便是位於神農大樓後方的公園也不例外,那裡泥土質地比不上山間那般肥沃。
也沒有那種半陰濕卻四季如春的小氣候環境,讓其直接移栽到這樣的地方顯然是行不通的。
增加適應力可以讓它們離開原本棲息地,順利移植至其他地點生存。
接下來便是增強地下部分,即強大的根係係統。
在自然環境中,受到外界乾擾較小,所以並不需要持續跳躍;
但如果換到人流量較大的地方,頻繁振動可能導致根部斷裂。
喜歡植物紛紛變異,還說是正經農場?請大家收藏:()植物紛紛變異,還說是正經農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