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70年代起,基於長期積累下來的農學經驗,亨氏成立了新的子實體,專門專注於種子領域的開發研究項目。
該項目旨在推廣覆蓋全鏈條式的植物種植指導計劃,幫助農民朋友在非轉基因方式下提高單產水平和改善果實品質。
作為世界上消耗未加工型新鮮蔬菜的最大買方群體,亨氏擁有著最為豐富完整的遺傳基因庫、生產基地及物流網絡設施。
亨氏采取互利模式,每年向合同供應商發放六十億顆優良雜交後代的番茄植株幼苗,然後再予以回購成品,以實現合作共贏。
在整個過程中,從土樣檢測直至果實收割,每一個環節均經過層層篩選把控,同時不斷進行各種味覺測試,以調整配方。
通過長達一個世紀的專業知識累積,掌控著涵蓋農業生產的全過程控製能力,讓公司在麵對原料價格上漲等不利形勢時能夠從容應對,並實現自始至終的高品質保障。
從20世紀80年代起,越來越多新興勢力湧現出來嘗試瓜分市場份額。
儘管它們未能真正撼動亨氏的龍頭位置,卻迫使後者不得不做出相應改變來降低成本,比如略微減少瓶子重量去除背麵標簽等方式節省開支。
彆小看這些不起眼的小改變,僅僅是取消了瓶子背麵標簽這一個小動作,就幫公司省下了700萬美元。
從小處入手降低成本,哪怕銷售總額保持不變,亨氏的利潤也能提升20。
不僅如此,亨氏還開始采用機械設備來提高工作效率,使員工總數從1987年的人減至2013年的人。
但每個人平均創造的銷售額卻增長到了原來的三倍,達到36萬美元;平均每個員工帶來的利潤也從9000美元漲到了3萬美元。
到1999年,亨氏躋身全球第四大食品品牌之列,排在可口可樂、麥當勞和雀巢之後。
進入新世紀後,亨氏的增長步伐有所放緩。
原來快速增長的國內市場趨於飽和,讓亨氏缺少繼續前進的動力。
再加上連鎖超市合並與渠道話語權增強,亨氏麵對的競爭加劇。
此外,它也沒能很好地順應人口變化的趨勢,從而錯失了一些發展機會。
在此背景下,加上家族內部分歧嚴重,時點亨氏家族持股降至不到4,家族與企業的聯係也愈發疏遠。
不過,亨氏公司的曆程仍在延續。
正當眾人對其未來抱以悲觀態度之際,股神巴菲特出手,給這家老字號注入了一針興奮劑。
2013年,在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及3g資本以280億美元將亨氏收入囊中,完成了食品史上規模最大的並購案例之一。
兩年後的2015年3月,卡夫食品由於表現不佳選擇與亨氏聯手成立第五大食品飲料企業——卡夫亨氏公司。
根據協議內容,卡夫的原股東將在新機構裡占股49,而亨氏方麵則是51的比例。
談到這次合作,巴菲特表示:“這是按照我的思路操作的一個項目,把兩個頂尖玩家結合起來的同時創造了更大價值。”
他們希望通過整合雙方在嬰兒食品及調味品方麵的優勢資源,加強采購力量,強化供應鏈掌控力,並通過引入先進人才與管理方式,激發新的活力。
然而,任何宏偉藍圖都不可能馬上變為現實。
事實上,目前兩家都在處理食品質量安全挑戰,特彆是在健康生活方式盛行的今天,主打高熱量商品路線的卡夫亨氏,業績與股價自2018年以來出現了顯著下滑。
直到現在似乎還沒有跡象表明兩者已找到了徹底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江木曾經研究過的這種番茄,具備成長速度快、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
尤其是可以在家中陽台上輕易種植。
味道方麵,更是還原了童年記憶中的那份酸甜軟糯。
這樣的食材用來做醬確實不錯,但是說實話,如果要專門為製作醬料定製,還有不小的改善空間。
結合亨氏的經驗教訓,江木有了明確方向。
理想的番茄醬原料需要最新鮮、口味恰當,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營養健康。
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與品質,隻有提供真正有益於健康的美食才可能贏得未來市場。
於是江木著手對番茄進行改良,除了保持其快速生長特性和良好口感外,更加強調保鮮與天然營養價值。
改良完成後,江木並未急於在市場上推廣種子本身。
他計劃建造一座工廠來自行加工成品,確保每一個環節都嚴格可控。
在他的構想中,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
先種植出優質番茄,再深加工,最後通過合適渠道售賣出去。
憑借如今集團的實力基礎,整個項目應該不存在太大障礙。
……
某個村落!
代忠立承包了500畝地。
主要是種西紅柿。
說實話,種菜雖然比種糧食稍微賺多點,但也掙得不容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時候還會虧本。
因為菜價很不穩定。
有時候賣得貴,有時候又賤得要命,甚至白送給人都沒人要。
特彆是最近幾年,神農集團發展起來,搞出了許多蔬菜種子。
普通人家隻要買點種子回家一撒,第二天就能吃上新鮮的蔬菜。
這樣一來,很多人也不去菜市場買菜了。
種菜這活變得越來越不賺錢。
他快要撐不住了。
“明年不能這麼種了。”
代忠立坐在田邊,歎了口氣。
眼神裡透著滿滿的擔憂。
要是不種菜,還能種啥呢?
改種糧食?
問題是種糧食根本賺不了幾個錢。
辛辛苦苦一年,每畝地也隻能掙個一二百塊。
如果沒有國家補貼的話,恐怕連這點錢都撈不到。
“忠立啊,原來你在這兒,我剛給你打電話都沒接。”
遠處來了個中年漢子。
“哦,手機沒電了。”
代忠立答道,“找我有事嗎?”
“村主任讓大家開個會,還特意說要你到場。”
“知道是啥事不?”
“我不清楚。”
“好吧。”
代忠立跟著這個人到了村委會。
看到已經聚集了許多鄉親,大多數是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們。
村裡的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也就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回來。
畢竟留在村裡確實賺不了多少錢。
代忠立向幾位村民打聽了一圈。
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了啥。
但大家都挺好奇。
等孫可鑫村主任見到代忠立,朝他點點頭,接著拿起喇叭說:“安靜一下,現在有個消息給大家宣布。”
村長直接說到:“今天早上,神農集團的人聯係了我,他們打算租用我們村的土地,出的條件相當好。”
“有兩種方案。
一種是直接出租土地,租金每畝1000塊。”
話音剛落,大夥兒一下子就沸騰了。
“一千塊一畝?我沒聽錯吧?”
“太棒了!!”
“果然是神農集團,真是財大氣粗!”
要知道,眼下幾乎沒人願意種地,即便種也沒啥好賺頭。
普通地塊最多隻能租300一畝,差點的地方隻能收到200。
而那些稍好一點的地也才能拿500元一畝。
但如果是1000元一畝的話,那已經是個不小的數目了。
要知道就算是自己種糧食,忙活整整一年,一塊地最多也就掙一千左右。
聽到這裡,江有心得跳了起來。
他手裡有500畝地,要是轉手租出去,一年至少也能拿到五十萬。
遠超以前種植西紅柿所得的收益。
不過,畢竟見過世麵,他壓製住了心中的激動,追問了一句:“還有第二種辦法是啥呢?”
村長解釋道:“第二種就是簽合同幫他們種西紅柿。”
“到時候他們會負責回收,種得多收入就高。”
“按照他們的算法,咱們提供人力物力土地,平均下來一畝地能賺到兩萬元,所以我推薦采用這種方案。”
聽完第二套方案後,所有村民都興奮不已。
這個方案確實要比前一個更吸引人。
第一個方法雖然每年都固定給錢1000,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和普通土地租金相比,一般土地流轉頂多三五百而已。
但神農集團給出的租金卻是一千。
高出不少。
這種方式好處就在於省心省力。
隻需要把土地交給他們,彆的什麼都不需要管。
坐等著收錢就行。
然而,另一種則完全不同。
與神農簽約幫助他們種植。
農民需自投勞動。
可最終收獲也會大大增加。
根據村長所說,利潤可以達到前一種方式二十倍。
即每畝每年進賬兩萬元。
比在城裡打工強多了。
通常一家有幾畝地,少則兩三畝,多則四五畝。
以五畝為例,單靠種植就可以收入十萬。
這在過去簡直想都不敢想的事。
因此許多人半信半疑。
“這事兒當真麼?”
“真有這麼好的待遇?”
“天上掉餡餅的事兒竟然輪得到咱?”
”該不會是個騙局吧。”
“是呀,神農不會坑咱們吧?”
“條款確實是太優厚了...”
村民們既希望是真的,同時也懷疑是否真實可信。
畢竟這件事聽起來實在太難以置信。
“你們想想,騙你們乾啥?”村委會領導大聲道,“神農有多大的名堂?全國頂尖的企業之一啊!怎麼可能騙人?”
“為啥這麼優待嘛?還不是想回饋咱們地方上的鄉親們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