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有人發聲。
也隻是表麵上提一提,並不敢真正觸及核心問題。
“繼續這樣下去肯定不行。”
江木歎了口氣。
對於他們這種有錢人來說。
完全可以購買設備自己製作安全的食用油。
但是普通民眾怎麼辦?
既然擁有了係統並過上了好日子。
江木覺得自己有必要肩負起這份責任。
儘量幫助更多人過得好一點。
最起碼,在食物方麵能夠更加安全些。
他對陽心怡說:“你彆買機器自己壓榨了,既麻煩又不一定安全,還容易變質。
讓我想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吧。”
陽心怡很好奇,“你有什麼好方法?要建一個自己的小作坊嗎?”
江木搖頭,“當然不是,有個更簡單的解決方案。”
他並不想親自建設一個小工廠。
如果隻是為了滿足個人需求的話。
憑借現在的財富。
彆說一個小小的榨油廠。
十個也不是難事。
但江木覺得他還有更重要的使命。
那就是確保廣大消費者都能夠享用到健康的食用油。
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擁有自己的小油坊。
榨油的過程太過繁瑣。
就拿豆油為例吧,主要分為兩種生產方式:物理擠壓與化學溶劑提取。
物理法保留了食材原有的香味和營養,且不含添加劑,是一種天然環保的產品;
而使用六號輕質燃油進行提煉的方式雖然效率高但是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在我國由於成本因素考慮,多數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等都采取第二種方式進行加工生產。
因此成品價通常較便宜。
大概4塊錢一斤,相比之下第一種做法的售價可達8元左右,差距很大。
考慮到經濟狀況。
大部分家庭隻能選擇後者。
可是該過程極為複雜,非專業人士根本無法完成。
即便設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也難以保證後續流程不出紕漏。
所以他認為最理想的途徑還是引導大家動手自製。
親手參與其中。
看著一滴滴清澈透亮的新鮮液體慢慢彙聚成一桶桶成品。
才能真正安心享用。
當江木把這一想法告訴陽心怡後,她表示非常不解,“你說普通百姓如何在家裡製作食用油?難道要購置專業的機械設備不成?”
江木再次否認,“這種方法也行不通。”
首要的問題是自製的食品一定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才行。
這包括操作環境乾淨、原料新鮮沒有受到汙染,以及正確的保存方法等。
但是,在家裡自己榨油也存在不少潛在問題。
例如,如果使用的原材料已經變質或者被汙染了,或者在榨油時沒有對設備做好清潔消毒,榨出來的油可能會含有細菌或黴菌,長期食用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而且,自己在家榨油往往缺乏嚴格的衛生控製,更容易出現黴菌感染的情況,從而產生類似黃曲黴素這樣的有害物質,這對健康是非常危險的。
因此,儘管從理論上講自家榨油可以是安全的,但實際上要注意原材料質量、操作環境衛生及存儲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