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現在情況完全變了。
因為神農集團的檳榔新品更加健康,食用後患口腔疾病的人數顯著減少。
剛開始,醫院發現來看病的人稍微少了點,但醫生們沒太放在心上,以為這隻是暫時的變化。
可是幾周下來,以前熱鬨非凡的候診室變得冷冷清清,掛號處的工作人員常常一坐就是半天也沒有幾個病人來谘詢。
曾經忙碌不停的手術器械也開始閒置,積了灰。
外科主刀醫生們的日程從一天多台手術變成了幾天才輪到一場,護士們也不再步履匆匆,而是在空閒時間聚在一起討論著未來,滿臉擔憂。
病房裡更是越來越安靜,空床越來越多,潔白的床單整齊地鋪著,沒有了昔日病人的呻吟聲或家屬的照顧,顯得格外寂靜。
為了生存下去,醫院管理層絞儘腦汁尋求出路。
他們試圖增加普通口腔疾病的治療服務以吸引顧客,但卻發現很難與周邊技術更成熟、設備更好的綜合性大醫院競爭。
加大宣傳力度也收效甚微,畢竟人們已經對檳榔的危害有了新的認識,不再輕易感到恐慌,自然不願意輕易就診。
隨著時間推移,經濟壓力越來越大,藥品供應商察覺到了問題,開始要求儘快付款,生怕拿不到賬款。
同時,負責提供醫療器械維護的公司也開始停止服務,並催促歸還租賃的昂貴儀器。
醫護人員的工資發放出現了延遲,起初是拖欠幾天,最後竟然拖延了好幾個月,這讓許多人感到不滿,不少優秀員工不得不選擇離開,尋找更穩定的工作。
一家名為“康齒口腔專科醫院”的院長麵對日益枯竭的資金,整天焦頭爛額,夜不能寐。
他四處求助於同行們,但大家處境相似,誰也沒有什麼好主意。
他甚至低聲下氣地去找銀行借錢希望能夠撐過這段困難時期,可最終卻因為整個檳榔行業的低迷遭到拒絕。
最後,“康齒口腔專科醫院”被迫關門歇業。
這一事件就像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很快其他專門從事口腔疾病的醫院也一個個相繼倒閉。
那些曾經承載無數患者希望與恐懼的地方逐漸荒廢,門窗破碎,牆麵剝落,隻有偶爾路過的行人會駐足感慨。
在這個背景下,社會各界開始了深刻的反思。
政府加強了對新興食品工業的監管以避免類似破壞性創新再度發生;
教育機構則加大了普及正確飲食觀念的力度,幫助大眾從小樹立正確的認知;
科研單位則致力於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在積極開發更多有益健康的新型食品和技術。
檳榔業從生產到醫療經曆了徹底轉型,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寶貴的教訓與發展經驗。
江木研究完檳榔後,決定轉向下一個課題——土豆的研究。
作為世界四大主食之一,土豆如今非常普遍,但實際上它有著一段悠久的曆史。
你知道嗎?土豆曾經還被稱作“魔鬼之物”。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土豆最早起源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在7000年前就已經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食物來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