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問及病因時包韜解釋說這是因為和尚誤食了山中的半夏中毒所致。
從此以後寺院生活恢複正常。
陽朝時代也有一個故事講到了生薑。
有一次蘇軾和他的文友薑誌之在一起喝茶聊天時玩起了文字遊戲。
蘇軾提議:“我們就用坐在這裡的物品起個藥名吧!”薑誌之表示讚同。
沉思一會兒他說:“你就是藥名。”
蘇軾不解其意。
對方笑著說“不是‘蘇子’嗎?”蘇軾立馬回應道:
“那你也是!不是厚樸就是半夏。”對方困惑不已追問為何。
蘇軾解釋說:
“若非半夏或厚樸,何須薑誌製)之!”聽罷薑誌之拍案叫絕連連稱讚。
原來,在中藥炮製方法中有淨選、切片等多種手段,其中生薑炮製法就是其中之一。
江木準備選取幾個特性對生薑進行改良。
“幫我從種子庫挑一些生薑種子過來。”江木吩咐秘書說。
“行,老板。”很快生薑種子就給拿來了。
他先想讓它長快點。
一般情況下,從種下到收成得要6到10個月。
雖然時間有點長,但正常種植也沒啥問題……不過神農集團的作物都是速生型的。
生薑也不例外。
江木選了速生屬性。
這樣一來,生薑的生長周期可以縮短到7天,非常厲害。
緊接著,江木皺起眉頭,認真地說:“抗病性也很關鍵。”
他知道,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病害是一大威脅。
於是,他又操作設備,把抗病性加進去。
在他想象中,這顆種子像是被一層透明防護膜包裹著,任何病毒和蟲子都靠近不了,即使碰上薑瘟病或根結線蟲病也能安然無恙。
“然後,是環境適應力。”
江木眼神裡閃過一絲期待。
一邊操作,一邊心裡想著這顆種子在全球各種惡劣環境下都能頑強生長的樣子。
無論是冰天雪地的極地、酷熱乾燥的沙漠還是濕漉漉的雨林,生薑都能紮根發芽茁壯成長。
當這個特性加進去的時候,他好像看到種子基因裡多了一套自我調整適應各種極端環境的機製。
搞定了這幾個關鍵點後,江木的眼神溫和了許多,輕聲說:“味道也不能馬虎,要讓消費者愛上它。”
他再次彎腰操作,選擇了口味屬性。
腦海裡描繪出的新品種生薑,不僅有傳統生薑的辛辣,還帶點甜甜的清新香味,無論做菜還是飲料,都會讓人念念不忘。
最後,江木靠在椅背上,深深吸了口氣,“作為藥食兩用的生薑,增強藥性同樣重要。”
他之前和醫療專家討論的結果現在派上用場了,他在設備上準確選擇了藥性屬性。
似乎看到改造後的生薑,薑辣素、薑烯酚等活性成分含量大大增加,更好地抗氧化、消炎、殺菌,為人們健康護航。
一切搞定後,江木起身活動活動筋骨,望著窗外蔚藍的天空,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這顆小小的生薑種子,背負著他與團隊的夢想,也將為神農集團翻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