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說了自己的看法之後,薑黎隻是低下頭笑了笑。
我不解的問薑黎說:“薑總,你……笑什麼啊,難道……我說的不對嗎?!”
薑黎抬起頭看向我,表情很認真的說道:“馬騰飛啊,嗬嗬,我覺得……你可能是對保健品的理解存在一些誤區?”
我一聽,連忙追問了一句:“什麼誤區?!”
薑黎耐心的開始解釋說:“你要知道,保健品和藥品可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它們之間沒有絲毫關係,藥品的主要作用是治療疾病,受眾是病人,而保健品的本質則是在心理層麵給人帶來一些積極的影響,我這麼說……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藥品的受眾是病人,那麼,保健品的受眾是什麼人呢?
想到這裡……
我直接問薑黎:“薑總,那保健品的受眾難道是健康人嗎?”
薑黎並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
緊接著……
薑黎告訴我,她以前在網上看過的一些文章上說,購買保健品的人,大多數都是受到了“治未病”的理念所影響,一些人在無明顯疾病狀態時,也希望通過服用保健品來維持身體的良好狀態。
特彆是近年來經濟飛速發展,老百姓手中有了更多的錢,但同時也麵臨著更大的外界壓力。
儘管吃保健品對身體並沒有實際益處,甚至可能毫無作用,但服用之後卻能在心理上讓人感覺自己更加健康了,不易生病,仿佛還能夠延緩衰老。
所以,這才是保健品真正的作用所在。
看了那些網上的文章之後,薑黎也意識到了保健品行業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確實是一項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因為一瓶保健品的成本往往隻有幾毛錢,然而,經過精美的包裝和宣傳後,投放市場的售價卻能高達數百甚至上千塊。
這麼大的利潤空間,用“一本萬利”來形容也不為過。
我很認真的聽著……
如果按照薑黎的思路來思考……
既然保健品並非藥品,主要作用在於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安慰。
那麼郝帥選擇糖球廠來生產保健品,似乎就很合情合理了對不對?
不過……
聽薑黎說了這麼多,我心中已然有了一些猜測……
既然薑黎如此詳細地分析了保健品行業的特點和利潤空間,恐怕不僅僅隻是為了了解情況,很有可能她自己也對郝帥的項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要知道……
如今薑家的公司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生意狀況比頭些年可謂是一落千丈。
就目前的情況看,占公司業務大頭的隻是過去大薑總打拚下來的那些房產和門店,靠著出租這些房產來收取租金,勉強維持公司的運轉。
就比如,洗車行和明珠娛樂城這類的產業。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