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怪你。”
車間主任當場大聲說道:“你用的這台老機器,跟你工齡一樣大,都有二十來年了吧,五絲的誤差,不錯了,不如就將近著用吧,怕是咱們廠,誰也沒法子達到你這水準!”
周海聽得麵紅耳赤,支支吾吾的有點下不來台。
就在這時,旁邊的李墨忽然冷不丁開口:“主任,周師傅,我試試,可以嗎?”
陳團長還盯著呢。
都到這會兒了,不讓人家嘗試嘗試,也的確說不過去。
主任也沒臉多說什麼,周海也默默的走去一旁。
李墨上前,熟稔的啟動車床,搖動搖杆,一邊控製進料速度,一邊小心控製給料範圍。
這年頭,國內還沒有數控車床,一切都得憑借經驗。
周海是有著二十多年的車床加工經驗。
他不知道,其他人更不知道,李墨,可是一名有著三十多年普車加工經驗的超級高手!
早在大學時期,他就經常跟隨導師,利用普車加工各種高精密零部件。
後邊年紀大了,才把這個手藝教給徒弟學生,但他一點兒都沒落下。
兩分鐘後。
車床停下。
李墨剛想用千分尺量一量數據,千分尺卻被周海一把搶走,親自開始測量。
“零、零點六絲?!”
誤差……甚至不到一絲!
這……
如此結果,不光周海驚得愣在當場。
就連車間主任以及過來看熱鬨的其他十多名工人師傅,同樣震驚得眼珠子差點掉地上!
工作這麼多年,他們還是第一次看到,隻憑經驗,就能將誤差控製在一絲之內的超強高手!
受到的震驚衝擊程度,不啻於第一次看到擎天柱的地球人!
這一回,周海已經心服口服,由衷地對李墨豎起大拇指:“小同誌,我是真服了,你是這個!”
李墨靦腆一笑:“周師傅,您隻需要按照我的操作方式進行加工,誤差肯定也能控製在兩絲之內。”
在機加工車間,誰的技術最硬,誰說話就最好使。
李墨現在說話,已沒有人還敢反對。
接下來的兩個半小時,十多個老師傅,按照李墨的操作方式進行加工。
零部件的誤差,果然基本都被精準的控製在了兩絲之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