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夥,已經精確到了小數點後五位數了!
按照現在的慣例,能夠精確到小數點後麵兩位,就已經算是非常難得。
李墨剛要回答,卻被另一名科研人員搶了先,對方冷哼一聲說道:“現如今全世界最先進、加工精度最高的車床,加工出來的零部件,誤差也不可能精確到小數點後的數字。”
李墨標注的數值,是以‘絲’為單位。
彆說是小數點後的數值,在加工完成後,能夠完全達到小數點前的數值,都極其困難。
因為普通車床不能像數控車床那樣,確保加工出來的零部件數值精準。
這位名叫秦升輝的科研人員,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隻是,他說話時的口吻老氣橫秋的,讓在場所有人聽了,心裡或多或少產生了一絲不愉快。
李墨沒往心裡去,回答了剛才第一位科研人員提出的問題。
這時候,斜對麵另一名科研人員,再次問道:“李工,我們都知道,畫圖之前,要對科研目標進行係統性的測量,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不能出現哪怕一絲的差錯,否則,按照圖紙加工出來的零部件,很可能就會作廢……”
“我想請問,當初您是通過哪一種測量方式,得到的精準數值?”
搞科研的都清楚,類似針對59式主戰坦克改裝升級這種工作,光是前期測量準備,至少就需要差不多四五天了。
而來這裡的路上,錢開陽所言,李墨改裝升級那台59式主戰坦克,僅僅隻用了六天!
須知,那輛59式主戰坦克,可不光是針對柴油機進行了全麵的升級換代,還包括四套減震係統,這兩項科研內容加起來,光是零部件就一百多種!
還得畫圖、具體加工零部件。
就是他們十幾人,都不可能在短短六天的時間裡,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
李墨思忖了片刻,很快想到理由。
然而卻再一次被秦升輝搶了先,隻見他輕蔑笑著用嘲諷口吻說道:“在我看來,這其實也算不上有啥了不起的。”
“畢竟,有前任打好的基礎,小李隻需在前人的基礎上,針對柴油機和減震係統,做出一些細微的調整就可以了。”
他這番話,也不能說是完全錯誤。
自從59式主戰坦克服役以來,前前後後進行過無數次改裝升級。
每一次改裝升級,都是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一點點堆積起來的。
但放在李墨此次改裝升級科研工作,就不適用了。
為什麼?
因為李墨此次針對59式主戰坦克的改裝升級,是建立在四十多年後,國內最先進的現役主戰坦克使用的技術為基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