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一台直列四缸發動機,車頭很大,外形硬朗,座椅談不上舒適,減震硬得跟鋼筋有一拚,排氣管在駕駛室稍微靠前一些的位置豎起來。
可拆卸式敞篷已經在角落裡積滿灰塵,金屬支撐架鏽跡斑斑,能不能用還得打個問號。
當年在北棒戰場上,咱們繳獲了不少這一型的越野車,並且相當一部分還曾進入我軍服役過。
李墨首先對這台車的發動機不滿意,動力太弱了。
減震也得更換,空氣懸掛減震就很不錯。
這年頭上戰場也輪不到這台老家夥,排氣管也得改到車屁股底下去,不然,順風開車還行,逆風天氣,容易把人給嗆死。
座椅也得更換,這台老家夥座椅就是在地板上直接安了幾個海綿墊子,遇到顛簸路段,十多年老宿便都能顛噠出來!
還是老規矩,首先把這台車拆成一地零件,接著開始測量采數據,需要修改的部位還要進行精細計算……
足足忙活了一整天,準備工作才終於勉強完成。
然後開始畫圖。
李墨熬了個通宵,零部件圖紙畫出來了四十多份,演算稿紙堆了一地。
林城他們幾個人早上來到車間,李墨把圖紙交給他們:“零部件誤差要求不是那麼高,隻要不大於十絲就行。”
反正自己用,沒必要那麼嚴格。
更何況,一號機加工車間,所有師傅都曾得到過李墨傳授,技能已經有了極大提升。
前些日子周師傅私底下還跟同事們偷偷吐槽呢!
說,要沒有人家小李師傅,他們一號機加工車間所有工人,技能不可能會得到這麼大的進步,甚至不良品率都大大降低,成為廠裡、八個機加工車間,不良品率最低的一個!
按理說,第一機械廠應該給人家小李師傅一筆獎勵,也不用太多,三千元最起碼的吧?
可是,機械廠那幫屍位素餐的廠領導,依舊沒有任何表示。
你說他們沒有任何表示也就罷了,還舔著個批臉說什麼,那都是小李師傅應該做的。
簡直厚顏無恥!
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職責之外的‘應該’!
人家小李師傅之所以這麼做,還不是看在機械廠不良品率過高、客戶退貨太嚴重,才忍不住出手的?
真以為偌大一個泉城市,就隻有第一機械廠這麼一家機械廠了?
加工技術高的機械廠,一抓一大把好不好!
同事們就勸,你老周算是小李師傅的親傳大弟子,幫著小李師傅說話可以,但除了私底下跟我們這幫老同事吐槽幾句,又有什麼辦法?
老周沒辦法,隻能把這事兒放在心裡。
林城他們送來圖紙,都不用車間主任叮囑,老周他們自然就會儘心儘力去加工出來,而且誤差絕對能夠控製在三絲以內!
不然,對不起小李師傅的栽培,關鍵還丟人!
十多位機加工師傅通力合作,用時一整天,所有零部件全部加工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