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他用含有深意的眼神瞥了一眼李墨,繼續說道:“紙麵數據,隻是研發者根據公式套算出來的理論數據,實際參考性可不大……”
“老趙說的沒錯。”另一名科研部門負責人接話道:“錢司令員,紙麵數據再漂亮,也是可以造假的,大家可還記得,55年那件事?!”
‘浮誇風’年代過去未久,這種事情,擱在十多年前,一點都不少見。
一畝地能產萬斤大米,一頭豬能長到十噸,一輛拖拉機能拉十輛坦克……
當時不光民間如此,某些軍工科研部門同樣是這麼乾的。
這位科研部門負責人暗示的事,是指1955年,國內西北某省軍區軍工廠,鬨出來‘名噪一時’的‘火箭炮事件’。
當時,那家科研部門號稱研發出來了一款可以單發、也可以模塊化組裝齊射,裝填快、打得準、打的遠的火箭炮。
並且,他們研發出來的這款火箭炮,裝填速度最快可以達到十五秒一發!
要知道,根據火箭炮的特性,打完一輪齊射,就得迅速轉移陣地,避免被敵人狠狠報複。
這就是因為火箭炮裝填速度太慢,因為火箭彈的體積太大、太重了!
這事兒被上級知道,迅速引起高度的重視,就連當時還沒跟咱們撕破臉的毛熊,在知道這事後,都相當的震驚。
難道咱家真的攻克了火箭炮裝填速度過慢、彈體過大過重的技術難題?
於是,他們就向咱們的家長提出書麵申請,要求去親眼看一看那台足以改變火箭炮發展方向的新型戰略武器。
到了現場,毛熊跟咱家到場的專家,一眼就看出來了問題所在。
一門大炮外邊套了個殼子,就敢冒充火箭炮了?
最後,那家軍工廠科研部門負責人直接被判了無期徒刑,其他科研工作者們,同樣也是葬送掉了職業生涯。
問題這事兒丟人丟到了國際上,不狠狠收拾他們殺雞儆猴,其它科研部門肯定會有樣學樣,這股風氣必須得刹住!
這位質疑李墨造假的負責人,可謂是殺人誅心了。
在場誰不知道1955年發生的‘火箭炮造假事件’?
錢開陽臉色頓時黑如鍋底。
這狗日的,竟然敢質疑小李?
他媽的你們研發不出來的新型武器裝備,小李憑什麼研發不出來?
他可比你們這十二個廢物加起來都厲害得多!
越想越氣,就要開口駁斥。
卻被李墨搶了先。
本就因為連續多天的高強度工作,睡眠嚴重不足,肝火旺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