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墨不得不采用液壓減震,因為咱們家子弟兵將來可是要離境作戰的,隻有迫擊炮、火箭筒遠遠不夠,必須要有一款重型遠程火炮,全程保駕護航。
這也是帝都軍部方麵特彆提出來的要求。
底盤做出來,再就是核心控製部分。
這一門自走榴彈炮,采用122毫米炮管,比坦克搭載的火炮炮管長了不少,隻是抵消發射時產生的強大後坐力裝置,就占了不小地方。
還有駕駛室、自動裝填係統、遠紅外火控雷達……
李墨要想把所有這些整合在一起,自走榴彈炮的體積就必須得做得很大,自重估計都快趕上59式主戰坦克戰鬥全重了!
所以必須要進一步的技術優化,儘量讓重量降下來,戰鬥全重,最好不超過三十噸。
因為超過了三十噸,各方麵的綜合性能,就會大大降低。
單單隻是技術優化,李墨就耗費了滿滿兩大箱子驗算稿紙,計算器都打壞了三個!
“必須得搞一台電腦了!”
李墨敲計算器敲的手指頭都快斷了,甩著麻乎乎的兩個手掌,他下定了決心。
早在七十年代初,個人電腦(pc)就已經出現了。
1971年,johnbnken設計並研發出kenbak1,但這款pc功能很少,計算能力甚至連計算器都不如,並未被大規模普及。
真正使用微處理器的第一台pc,是高盧雞家由truong與franis共同設計研發的icral,這台pc使用的,是因特爾8008微處理器。
可這台電腦雖然搭載了當時最先進的微處理器,奈何8008微處理器技術還不成熟,經常出現死機、卡頓的現象。
並且這一係列的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故此,同樣沒有大範圍普及。
真正打開局麵的個人電腦,出現在1977年6月份,搭載了os6502微處理器,apple2電腦,內存有兩種,4kb、48kb,已經能夠滿足當時基本運算需求。
其中,4kb內存版本,在國外售價為1300美金,48kb內存版本,國外售價為2650美金。
按照這個年代的彙率來換算,一台基礎款,都得一萬三!
隨著乒乓外交的成功開展,1972年尼克鬆訪華打開局麵,而就在上個月,也就是1979年1月1日,咱們和鷹醬順利建交。
目前咱們與鷹醬正處於‘你儂我儂’的蜜月期,可人家依舊在防著咱們,壓根不允許apple2出口。
而咱們家七十年代末,高科技產業還是一片荒涼之地。
國內第一台個人電腦,要等到八十年代初才出現。
李墨等不了那麼久!
開玩笑,再這麼乾下去,腦瓜子非裂開了不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