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發動機,被譽為‘夢想引擎’,不僅可以在空中始終保持高超音速飛行,甚至還可以鑽進海裡,攻擊藏在海水中的潛艇目標!
隻是由於當時研發任務時間相當緊迫,沒有把這一技術拿出來。
但僅僅隻是一款超燃衝壓發動機,就已經足夠讓咱們家第一枚運載火箭研發總師震撼了。
他帶領著科研團隊,迅速吃透零五二驅逐艦上麵的艦載導彈發動機技術,並應用在了ch1運載火箭上麵。
原定於五月二十日的發射任務,在艦載導彈發動機技術加持下,整整提前了一周,五月十三日,咱們家第一枚運載火箭,順利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並且在三十多分鐘後,精準飛到太平洋預定海域!
說到這裡,不得不插幾句題外話。
運載火箭隻是發射出去還不行,還需要進一步的數據采集,才能最終判斷一款運載火箭哪裡還需要改進、哪裡還需要調整。
在原本的曆史時空中,咱們家海軍駕駛著軍艦,風馳電掣趕往太平洋采集數據,遇到了彆國軍艦的阻撓,導致差一點采集數據失敗!
伴隨著李墨的穿越,在這個平行時空,咱們家就沒有這個煩惱。
零五二驅逐艦服役之後,一年多時間裡,咱們家先後又服役了兩艘同型號驅逐艦,三艘零五二一路疾馳,來到相關海域,的確遇到了彆國軍艦。
可當對方發現咱們把艦載導彈封蓋打開,1130近防炮、主炮、火箭彈啥的,全都瞄準了後,再沒人敢上前送死……
與此同時,李墨團隊的造車大計,也取得了階段性重大進展。
模具開出來,車殼已經送來軍工廠,隻是眼下發動機零部件以及內飾部分還沒加工好、做出來。
5月20日。
所有零部件啥的,終於加工好並送來了軍工廠。
李墨親自帶領著所有科研人員,去車間裡開始了組裝工作。
在場所有科研人員,加上後續補充進來的,一共三十三人,十一人為一組,分成三組,各司其職。
李墨帶領一組,負責汽車發動機總成部分。
太先進的汽車發動機是彆想了,采用的是一台目前各大汽車廠商最常用的四衝程奧托循環汽油發動機,最大能夠提供75匹馬力,理論百公裡加速九點幾秒,實際應該會慢一些。
內飾部分采用的是硬塑料+純實木,與人體經常接觸的部分采用純實木,不常接觸同時也背陰的位置用了硬塑料。
不是更先進的發動機搞不出來,也不是用不起更好的材料製作內飾。
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做考量。
你不能嫌棄這台車動力不如猛禽、同時又要求以猛禽一半甚至更低的價格拿到手。
經過一整天的忙碌,國內第一台民企製造的小轎車‘眾民(暫定名)’,研製成功!
李墨親自開著跑了一圈,怎麼說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