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艘專職魚獲運輸船?
每艘滿載6000噸魚獲,這可是6000噸魚獲呀。
高達1200萬斤重,而且因為是專職魚獲運輸船,如果碰到一些個體不是太奇特,個頭也沒有那麼大的魚,還可以往裡頭再塞進去多一些的魚獲。
如此一來。
說是滿載6000噸魚獲,還不如說是每艘可以運載達到6300噸呢,會多出來300噸的魚獲,而要是一些個頭比較小的魚,塞一塞再擠一擠,多裝500噸魚獲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等同於有可能裝到6500噸的魚獲。
一下子就是兩艘,按照最大量的去計算,達到1.3萬噸的魚獲,換算過來是多少?
沒錯,就是2600萬斤。
單位是‘萬斤’呢。
真以為是鬨著玩的,這還是沒有計算上衛19的運載能力,以及衛18和衛20呢。
真以為衛18和衛20設計的魚艙較小就忽略它們的存在?
表麵看上去是100噸,可實際上可以塞多一些,也是考慮到是遠航印度洋,不能像之前那般,隔出一些艙室來裝魚,用冰塊保鮮,路途太遙遠,這種保鮮方式不可行,也不可取,運回來魚獲都臭掉了。
可魚艙的本身,塞進去150噸沒有問題。
兩艘就是300噸的量,還有衛19本身,可以塞下8000噸,可硬塞的話放個8300噸沒有問題。
就是8600噸的魚獲了,再加上兩艘專職魚獲運輸船的1.3萬噸,總載重高達2.16萬噸,換算過來就是4320萬斤。
要真捕到這個數量,魚艙也能夠裝下這麼多,可想而知將會是一次什麼樣的壯舉?
一支遠洋船隊出海半年的時間,估計都不能捕到這麼多吧?
作為與魚獲與海捕打了十幾快二十年交道的孫仁,豈會不清楚這將何其之難,就算是捕到2萬噸的魚獲,也是一件特彆困難的事情,畢竟不像遠洋船隊那樣,一次出海就是三五個月乃至半年到一個月的時間,人家衛宏的船隊出海,絕對不會超過一個月就會返航,這麼短的時間怎麼可能捕到這麼多呢?
就算是整個海洋都是衛宏的漁場,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捕到這麼多的魚獲吧?
大概率學的角度上來講,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不可能,隻剩下百分之零點零零一的可能性。
可偏偏孫仁這個內行人,就感覺衛宏將會是這百分之零點零零一機率的人,他相信衛宏可以做到,很盲目,也沒有理由,更沒有任何其他的佐證,單純隻靠直覺。
“孫老哥…你這是在給我製造壓力呀。”
衛宏嘴上這麼說,可臉上卻沒有絲毫的壓力,隨著實時漁訊再度升級,越來越強大,他還真有這個信心,隻要是運氣不差,船隊所過之次有魚群,魚群也在船隊探魚設備的覆蓋範圍之內,他就有信心可以將魚群捕上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機率,在這種情況下,捕到那麼多魚獲,真的隻是時間問題:“不過好不容易出一次遠航,萬一運氣好真能捕到很多,可魚獲裝不下,不就變成人生最大的遺憾了麼?”
言下之意。
已經非常明顯,這個挑戰他接下了。
接下挑戰,代表著有這個信心。
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要麼不玩,要玩就玩一把大的。
真要說起來,他決定遠航一次到印度洋,有出去更遠的海域走走瞧瞧的意思,可這隻是表麵,真正的核心還是他想要捕到更多的魚獲,從而來推動實時漁訊長到v6級。
25萬噸呢!
這是要升到v6級的條件,如同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一般,不遠航一次,不捕到多一些的魚獲,要何時才能夠升級?
儘管南海海域以及東海海域已經足夠大,要是還不夠大,外麵還有太平洋海域呢?
三片海域還不夠他玩麼?
答案是足夠了,想要捕到很多的魚獲,在這三片海域裡捕,其實並沒有問題,可千萬不要忘記了,印度洋海域,有許多高價魚類,既捕到更多的魚獲,這些魚的價格還很高,就是雙贏的方案了。
怎麼能不去做呢?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縱觀全球,論漁業的發達程度,印度洋絕對排在首位。
沒錯,印度洋就是排在首位,看看過去幾年的全球漁業統計數據就知道,要說以前為什麼不聲不響,隻能說怪三哥,懟天懟地,比天比地,世界戰力排名第三的三哥,噢,還有經濟增長排名世界之首的三哥,實在是讓人難言而喻,可這幾年在漁業上突然發力,不就爆發出來了麼?
由此可見,印度洋的漁業相當豐富,還是那種很不一般豐富的存在,之前不聲不響,拖了後腿隻能怪三哥國,是因為他們不給力,誰讓印度洋就在他們家門口呢,周邊的國家也都是小國,都不怎麼樣,最多就是在家門口的近海裡玩玩,不出了印度洋的遠海,沒有這個實力。
這就能夠看出印度洋的漁業相當豐富。
那麼問題又來了,印度洋的漁業這麼豐富,為什麼沒有人跑去捕呢?
還是因為距離的原因,世界上公認漁業發展得極好的就是西方國家,再到亞洲地區的話,就屬於棒子國和小島國了,而棒子國與小島國所處的位置在哪裡?東海海域,再往外就是太平洋海域,繞一大圈跑到印度洋海域裡去,並不是沒有,可更多的棒子國和小島國漁民不會這麼選擇。
或者更加嚴謹一點的說,是棒子國和小島國的漁民隻有少數跑到印度洋海域那邊去。
至於說國內的漁民,說真的,在漁業方麵,也是這幾年國內才快速崛起,崛起之後,南海海域以及東海海或,外加一個太平洋海域已經足夠玩了。
大型的漁船數量有限,如今的遠海乃至外海海域,不那麼擁擠,也就沒有必要跑到更遠的地方去。
不需要再過幾年,這邊大型漁船比較多,海域顯得擁擠之時,恐怕就是大量的國內大型漁船跑到印度洋海域那邊去了。
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風格。
趁著現在,跑去印度洋海域,大型漁船不多,海域不擁擠,漁業更加豐富。
再加上實時漁訊。
這是衛宏的底氣,也是他選擇遠航印度洋海域的全部原因。
……
喜歡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請大家收藏:()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