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漁船出海,下單拖才是主旋律,下其他的漁網比較少。”
衛宏若有所指的說道。
所說的不無道理。
捕魚論效率,也是一艘漁船的話,確實是下單拖比較多,下其他的漁網,根據魚群的情況來,不可能所有的魚群都可以滿足下圍網的條件,要是這樣的話,有很多魚群都不能下網。
他們的情況不行。
也就是他們定位為不遠洋,可實際上船隊的配置,與遠洋船隊沒有任何差彆,某種程度上來講,比一般的遠洋船隊還要豪華呢。
正是基於船隊的配置,他們有時候下一網才能上千噸上千噸的捕。
非常誇張的一網收獲。
可如果漁船的噸位和其他的配置跟不上,你也沒有辦法,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個大魚群溜中,捕到隻是大魚群之中的一點點而已。
“有將近2900噸的收獲了。”
衛海一邊注意著漁船的航行情況,時不時看了一眼探魚設備,眼下船隊依舊在尋找魚群之中,隻是魚群規模要大,就不是隨時都能碰上,方才有時間閒侃:“林林總總,應該也價值2.5億元了吧?”
“現在的帶魚價格低了許多。”
衛宏何嘗不知道呢,稍微計算一番就有個大概的數字:“要是超過1300噸的話,大號的不太少的話,價值5000萬元沒有問題。”
“超過2900噸,距離船隊滿載而歸還有一段距離,不過今天才是咱們出海的第四天而已,還有大把時間呢。”
“剛剛到達印度洋也說十幾個小時,這樣的收獲已經是大收獲了,要是能夠按照這個節奏下去,根本不需要太久就可以捕到滿載。”
“再捕到1.8萬噸的樣子,就已經算是滿載了。”
衛宏聳了聳肩,不計算不知道,一經計算方才知道收獲已經很驚人。
2.1萬多噸的魚獲。
很嚇人,說一次出海要捕到這麼多的魚獲,絕大多數人都會說辦不到。
恐怕這一次遠航印度洋,很多船員也不指望捕到滿載的2.1萬多噸魚獲吧。
捕個1.8萬噸,就已經是超級大豐收,再多個3000多噸4000噸的樣子,看似乎不難,可實際上並不容易,有時候運氣不好需要花費三四天的時間才可以捕到呢。
出海周期早有定數,不會超過一個月,確保在30天之內返航抵港。
這種情況下,還真有不小的難度。
可今天第一天,就有超過2900噸的收獲,相信所有人心裡更有底氣一點吧?
……
喜歡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請大家收藏:()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