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蟹籠。
一般都是貼近島礁裡放,因為蝦蟹一般都在島礁附近生活。
而島礁可就有難度了,很考驗船長的技術,特彆還是他們的船是大船,吃水本來就比較深,真得特彆小心,彆一個操作不當就觸礁了。
不過不是個事,除了漁船本來配置的設備以外,還有無人駕駛聲呐探測器,放至海裡,就在漁船不遠的海域探測,利用回傳的影像,可以看清楚海裡所有情況,要是有暗礁能夠及時發現,從而不會影響到航行安全。
因為有無人駕駛聲呐探測器的原因,還可以更貼近島礁裡,確保安全的前提之下更加貼近。
更靠近,再下蟹籠,隻要是島礁有蝦蟹生活,可想而知會有多大的收獲,蟹籠裡有餌料,不敢說百分之百捕到手,但捕到的比例絕對極高。
唯一的問題是這一次過去南海島群是否有大量的蝦蟹生活,要是有就穩了,沒有的話就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尋找。
之所以這麼說,便是整個南沙島群可不是一般的大,總有一個島礁附近有大量的蝦蟹生活吧?
除非是他們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不然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還是要等到船隊抵達之後才知道。
17個小時的時間不短,從早到晚。
海麵風浪不大,航速開到最高,堪堪在晚上十一點二十三分抵達南沙島群海域。
衛宏在下午一點的時候就去休息,直到晚上十點才起床接手漁船。
“呼叫衛19…”
“衛19收到…”
“你船調整到左舵,繞過去開啟探魚設備。”
“明白,左舵開啟探魚設備。”衛大同重複一下指令,已經到達南沙島群附近,是時候探一探海裡的情況了。
“注意距離,彆靠太近。”衛宏多交代一句,夜間還是要特彆注意安全,儘管他也知道衛19的噸位,船長衛大同不會靠太近,但還是多加叮囑。
“明白。”
“呼叫衛20…”
衛宏切換一個電台頻道,已經交代清楚,可衛20還得安排一下,聽到吱吱的乾擾聲,就知道衛順要回複,他乾脆不等回複,直接下達指令:“衛20右舵,往右邊去開啟探魚設備,我船穿過各大島礁,走中路。”
“衛20收到!”衛順本想回複,結果又聽到指令,乾脆回複收到,並且快速調整舵向。
左中右!
三路並發,左側與右側都沒有問題。
最麻煩的還是中路,因為是穿越各大島礁,儘管各大島礁的距離都甚遠,可鬼知道是否有暗礁呢?
有時候顯示的海圖並不準確,除非有軍用的海圖,那麼可以確保百分之百準確,至於說原因,也很簡單,軍用的海圖,必定有潛艇或是通過其他的手段對周遭島礁海域進行探測,再將海底的地形繪製出來,偏差極小,搞不好偏差還是在厘米級彆的。
之所以需要這麼精準,也是有原因。
防止的還是戰事來臨。
一旦發生戰事,海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有著海底精準的地形圖,偏差還是厘米級的,那麼一艘潛艇,就能像一條黑魚一樣,在島礁裡穿行,乃至貼著海底礁石通過航行。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