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個學名恐怕有很多人都不認識,但它有另一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龍躉。
也叫龍膽石斑魚,絕對是屬於石斑魚家族魚種中巨型的存在,因為這種石斑魚最大可以長到400公斤。
沒錯,就是400公斤,需要特彆注意,單位是‘公斤’,而不是‘斤’。
換算成斤的話,可就是800斤了。
一條魚800斤,可能相比起什麼鯨魚,什麼鯊魚來不算什麼,可在石斑魚家族魚種之中,沒有其他的石斑魚可以長到這麼大的了,但凡是能夠長到200斤左右,就已經差不多是魚王了。
然而,通過實時漁訊畫麵放大,雖然無法進行測量,可能夠大概的預估一下,其長度不低於2.5米,那體型更不用說,非一般的寬胖。
絕對的龐然大物。
這也是為什麼隻發現這麼一條魚,卻定義為大發現的原因。
沒有聲張。
終究還是要為實時漁訊保密。
卻默默的調整衛18的航向,朝著前方右側一處島礁靠過去,也進一步降低航速,降速的幅度還不小。
從原來的25節降到13節。
突然降速這麼多,會有些可疑,可也能解釋過去,就因為調整航向了嘛,在朝著一處島礁靠近,從探魚設備的反饋之中,這個島礁似乎也生活著不少的魚,漁船靠近一些,希望可以通過無人駕駛聲呐探測器看清楚些,看是否有下蟹籠的價值,在這一次出海的計劃之中。
這不。
衛海看到漁船的航向調整,他也快速調整四艘無人駕駛聲呐探測器的位置。
前麵的兩艘,更是一個加速,率先遠離漁船,先一步去探測島礁的情況。
無聲之中,配合相當默契。
這也是衛宏想要的結果,因為不出意外的話,無人駕駛聲呐探測器就可以探測到這條巨型龍躉了。
“臥槽…”
衛海果不其然有發現,也是匆匆忙忙的掃過,無人駕駛聲呐探測器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快,他生怕是不是自己看錯,亦或是畫麵卡頓,馬上操控著掉頭返回,再放慢速度重新掃過一遍,最後直接讓無人駕駛聲呐探測器懸停,定格畫麵:“你看…”
“嗯?”
衛宏假裝皺起眉頭,定眼看了一會:“一條石斑魚?”
“是龍躉!”
衛海糾正,那龐大的體型,通過回傳的影像看得一清二楚:“好大的一條大家夥,現在無法確認這條魚有多大,但從大概的體型不難斷定,絕對不會低於600斤,隻多不少,還極有可能會更大更重。”
“就是…卡在礁石裡,想要捕到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應該說很難才對。”衛海非常糾結,因為回傳的影像已經看得很清楚,將這條龍躉所處位置的周邊情況都拍攝在其中,不僅僅是在海底,還卡在礁石裡頭。
“退遠一點,給個遠景鏡頭,探測範圍區域擴大一些。”
衛宏比任何人都清楚這條龍躉的情況,該演戲的還是要演一下,實際上在發現之時,就已經想好怎麼將這條巨型龍躉給捕上來,腦海裡有一個完整的方案,現在這麼做隻是想要更加合理些。
還是那句話:實時漁訊的存在,永遠都是最大的秘密。
不能在外人所知,最好是掩飾到沒有任何破綻,隻是很難而已,他也隻能儘力去做。
不過眼下這些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畫麵已經傳回來,可以進入下一步了。
……
喜歡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請大家收藏:()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