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50公裡長度的圍網。
需要兩艘主力漁船一起發力,一船的漁船根本就收不了,機械的動力不足。
即便是兩艘主力漁船一起發力收這張圍網,所需的時間也不會短。
完全可以不用著急。
衛宏也是如此,慢悠悠的等著吃,吃完還慢悠悠的消消食,之後再出到甲板。
實際上就算是他不在場,收網行動也會如期進行,不會停滯,更不會說效率低下,有他沒他,該收網還是收網,該是什麼速度還是什麼速度,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收網工作,本來就是甲板的工作,有船老大和船員們呢。
這不。
到了晚餐的時間,在還不能上魚的情況下,船老大們安排船員輪流吃晚餐,收網工作依舊在進行著,依靠的也是機械,隻要操作機械的崗位不要沒人,那麼就不會停止收網,工作還在繼續當中。
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
夜幕降臨,夜班的船員起床,並沒有馬上去接手工作,也就是沒有進行換班,這一網還是由白班的船員來操作,但夜班的人員,該幫忙的還是會幫忙,隻不過主力還是白班的人員。
工作不能做一半嘛。
哪怕時間到了,要進行換班,可網上他們下的,收上來也該是他們,中途換班不是事,以往他們都是這麼做,不能突然改變,不然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我看差不多了。”
衛大頭評估一下情況,也不是很確定:“下吊籠試試,下深一些,看看能不能開始上魚。”
“收網繼續,不要停下,就算是能夠上魚,也還要收縮圍網的範圍,隻要不影響到上魚,就不斷的收縮。”衛大頭特意交代一聲,船員們清楚這些,可該多說幾句還是要說。
命令下達。
早就準備就緒的船員開始下吊籠。
長長的鋼索不斷延長,朝著深海處放。
“有個150米左右了。”
“我感覺差不多了,上一籠看看。”衛大頭就在吊機旁邊,海底什麼情況不知,開始下吊籠是為了試驗,要是能夠上魚,代表著圍中的這個魚群不少,圍網之中的魚比較密集,反之,圍中的魚不多,才導致不密集,從而吊籠一條魚都沒能吊上來。
這種試驗自然很有意義。
假如這一籠吊上來的魚很多,那麼再收縮一點圍網的範圍,就可以考慮用抽魚器了。
抽魚器上魚的速度才快,可也有一個缺點,要是圍中的魚不夠密集,抽上來的魚不多,或者是乾脆沒有,抽上來的都是海水,不就是浪費時間了麼?
抽魚器不會隨便動用。
都是先用吊籠,等到吊籠連續好幾次都吊上來魚後,才會下抽魚器。
吊籠起吊。
“……”衛宏像個看客,全程沒有開口,彆人不清楚,他卻一清二楚,這一籠注定要吊空,因為隨著吊籠從海裡不斷往上拉,裡頭空空如也,吊籠口子上方倒是有一些魚,隻是受到驚擾快速遊開,並沒有被吊籠給罩住,再往上也就沒魚了。
“空籠。”
“還是不夠。”
衛大頭要說沒有失望是假,可也隻是有點小失望而已,不知道是安慰自己還是安慰船員們:“現在圍網的範圍還很大呢,要是現在吊籠能夠上魚,那麼這一網圍中的數量就很恐怖了,現在沒有吊上來魚,不代表著圍網沒有圍中魚,再收緊一些,不是問題,相信這一網也圍中不少魚呢。”
才堪堪收回來五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