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確定會被壓價。
並不是沒有原因,因為這一網捕到的數量不少,應該說很多才對。
絕對超過2000噸的刺魨。
是一個很恐怖的數量。
刺魨不能跟其他的魚群相比,如若是一些其他的魚群,下一張50公裡長度的圍網,將整個魚群一網打儘的話,那麼有可能捕到7000噸,乃至是1萬噸的數量。
刺魨不同,雖也是成群結隊,可這種魚真不會像其他魚那般成群結隊那麼密集。
之前選擇下50公裡長度圍網的時候,正是因為這個魚群較為分散,還分成幾個區域,考慮再三才下50公裡的圍網,而不是衛18和衛20各自下30公裡的圍網。
在這種情況下。
這張50公裡長度的圍網,是可以捕到更多的魚不假,可針對這個刺魨魚群,捕到的數量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
但考慮到刺魨的高價,隻要捕到的超過2000噸,其總價值將會高出天際。
超過6億元呐。
要是均價每斤在163萬元的話,捕到2000噸,便能夠達到6.5億元。
很恐怖的數字。
正是因為數量多,到了漁港碼頭上,那些大魚商,或是加工魚獲的公司一看,好嘛,你們捕到這麼多,我們吃下的數量有限,想讓我們全部吃下也沒有關係,你降價吧,不降價我們就不要了,你們自己慢慢賣吧。
彆懷疑。
這種現象時常發生,而且對於外地的漁船,那些人還會聯合在一起,很默契的槍口一致對外,形成一個隱形的聯盟,其他人不開口,擺出一副我們不要的樣子,由一個人來談,來壓價,最後成交,他們再自己去分。
本意就是為了用低價拿下,他們弄回去加工,利潤會更高。
這就是捕到的數量多,魚類又是高價,且有點特殊,反倒不是什麼優勢,還會變成劣勢,在漁港碼頭會被壓價。
“海島省一帶的漁港碼頭,很多事情都會發生。”衛勝頗有深意的說了這麼一句話。
“意外之中的事情。”
衛宏不屑的撇了撇嘴,漁民圈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海島省的情況不敢說全國聞名,可某些事情上還是眾所周知:“以前秦程在海島省那邊的漁港碼頭,就被坑得不要不要的,有排外的因素,可更多的還是他們當地人相當團結,也心狠吧。”
“先不管這些,到時候靠過去看看,不行就采用備用方案,運回咱們自己的漁港碼頭想辦法處理,還是不行就自己處理。”衛宏暫時將這件事情放到一邊,眼下還沒有計劃返航的事宜,距離處理這些刺魨更加遙遠,先不談論。
先上魚再說。
現在所有船員都在期待,這一次可以捕到多少的刺魨。
這麼高價的魚,總要看看最終捕到多少,好有一個大概的預估,計算一下船隊此次出海捕到的魚獲總價值有多高了。
工作,還是工作。
已經在上魚了,而且第一個吊籠吊上來的刺魨數量還不少,有個半籠左右。
這個時候就算是下抽魚器都沒有問題,可還是沒有著急下抽魚器,而是選擇繼續采用吊籠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