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就是他們在漁船上的預估,是偏向保守。
特彆是船隊捕到一些高價魚類時,數量越多的時候,預估會更加保守。
其次則是魚獲的數量越多,越容易有偏差,還是因為預估保守的原因,不同的是這個預估保守是均價。
如同這次捕到超過1.3萬噸的海鰱魚,彆看單價不高,可因為數量很多,有時候預估偏少三五十噸並不起眼,總體均價要是預估少個0.2元,那麼總體就相差540萬元之巨,這偏差的可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11億元的總價值。
哪怕是達不到,也高達10.8億元之巨。
船員的分紅,還是33名,新船員依舊沒有分紅。
第一名船員可以拿到超過98萬元。
上次遠航印度洋分紅超過110萬元,這又是超過98萬元,兩次出海分紅超過200萬元,都快要達到210萬元,辛苦是辛苦了很多,可比那些高級金領可絲毫不差,某種程度上還比那些高級金領要強上許多。
而今年老船員從漁船上拿到的分紅超過300萬元,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之前還是有所期待,現在基本上可以說實現了。
相當恐怖。
這大概也是船員們乾活賣力,拚了命的原因,畢竟得到船隊這麼多的分紅,沒有理由不玩命吧?
新船員雖是沒有分紅,可一個大紅包少不了,再有就是船隊出海這麼個捕法,等到他們通過實習期,轉正為正式的船員之後,可以參與分紅了,很快也可以跟老船員一樣,拿到大筆大筆的魚獲分紅了。
在這個時候要是偷懶,被踢出船隊,可就得不償失了。
種種因素下,無論新船員還是老船員,都賣力的乾活,就算是再苦再累,也咬牙堅持著。
直到宏泰號過來,有幾個小年輕人加入,雖然隻是多了幾個,可多幾個人多幾份力量,有一些地方還可以讓幾個小年輕人頂上,讓出崗位,轉為指導的角色,看著自家兒子代替自己乾活就挺好。
美其名曰叫讓兒子體驗一下在大漁船怎麼乾活,是給他們年輕人一個曆練的機會,彆人想要在這種大漁船上曆練都沒可能呢,他們有這樣的機會,來之不易,應該珍惜。
談不上完全拉個勉強的勞力,確實有一定的曆練作用,宏泰號畢竟是中型漁船,不可能像大漁船這樣,重要的還在收50公裡長度的圍網,這放在彆的漁船上根本不可能,全世界的範圍之內,都沒有幾艘漁船有下這麼長的圍網,就談不上收這種圍網了。
衛20的甲板上在收網上魚。
衛18的甲板上也在幫忙收網,卻是不上魚,可甲板上在賣魚。
陸陸續續有漁船抵達,完成接駁,然後就是轉移魚獲到人家的漁船上,秤重後搬入魚艙,再計算重量,按照每斤6.8元的單價得出總額。
最後是給出一張名片,上麵有一個銀行賬戶,買魚的漁船回去後,可以等到將魚賣掉,再安排轉賬彙款即可。
海上沒有信號,就算是現在互聯網很發達,也是建議在有網絡的前提之下,沒有網絡再發達的互聯網也無法通過手機銀行轉賬。
講究的是一個彼此信任。
先拿魚,回去再轉賬,完成海上交易。
至於說漁船回去之後,將魚賣掉,然後不給錢,可能性極低,應該說是不可能,買賣達成,這是事實,真要是不給錢也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哪怕是無法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這事情宣揚出去,整個人的名聲壞掉,恐怕接下來在漁民圈裡就沒得混了,也混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