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再過一個小時吧。”
衛宏同樣也是拒絕,也是因為現實情況所致:“來到南極圈,探魚設備的可靠度大大下降,跟在白令海域沒有太多的差彆,真要說起來的話,也隻比在白令海域好上那麼一點點,精準度隻能當作參考。”
“有時候發現南極磷蝦群,還不如肉眼來得精準呢。”衛宏也是小小開個玩笑,可也不完全是玩笑。
尋找南極磷蝦群。
依靠科技,真不如肉眼。
這跟南極磷蝦生活習性有很大的關係,是因為南極磷蝦會出到海麵,在捕南極磷蝦季就是如此。
非捕南極磷蝦季可不會。
所以,想捕南極磷蝦群是有季節,錯過了季節,你休想捕到。
生活在冰層之下的海裡,你怎麼捕呢?
或是更靠近一些南極,你就算是發現也捕不到。
同樣。
以南極磷蝦為食的鯨魚,一直都在遷移,春天離開,冬天從彆的海域遊到這邊,正是因為這個季節南極磷蝦會出來。
鯨魚遷移到南極圈來,為的就是獵食,以南極磷蝦為口令,吃夠了後再離開,到海水溫度比較溫暖的地方去繁殖,繁殖之後帶著小鯨魚在來,一直都在重複這個過程。
漁船要捕南極磷蝦也是如此,等到捕南極磷蝦季再來,平常不會來。
天寒地凍,探魚設備發揮的作用可想而知,結合南極磷蝦的習性,有時候還真不如肉眼尋找蝦群來得靠譜。
不過於他們船隊而言,不管探魚設備能否發揮多大的作用,開啟是必然的。
要是探測到,他們可以提前發現,這樣漁船開始下網作業的時間會寬裕許多,畢竟南極磷蝦有時候移動起來也相當的迅速,要是沒有一定的時間,等你下完網,蝦群早就跑遠了。
唯一不同的是。
他不著急開啟探魚設備,可通過實時漁訊,早就在觀察著覆蓋的範圍海域,其實已經在開始尋找南極磷蝦群。
“我早就安排好了。”
衛安也惡補了很多知識,清楚南極磷蝦的習性,做了相應的準備:“到時候有八個人輪流,四個人一班,用望遠鏡觀察。”
“安排八個人是必須的。”
衛宏點了點頭,他很清楚通過望遠鏡觀察遙遠的地方,時間久了眼睛會發酸,是頂不住的,分成兩個班次,輪流著來,不間斷的觀察情況,不至於錯過些什麼,不過這種安排在他這裡是多餘的,卻是不會多說些什麼,還是為了實時漁訊不會曝露:“就這麼來吧,駕駛艙這邊結合一下探魚設備的反饋,上雙保險。”
“希望這次運氣好一點,一旦抵達就發現蝦群,先來個開門紅最好。”衛宏自然有這樣的期望,隻是也很清楚需要看運氣。
這不是他能決定的。
運氣好,一靠近剛好出現,然後船隊開始下網捕到手,取得一個開門紅,也會節省這一次遠航的周期。
……
喜歡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請大家收藏:()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