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噸肯定是有的。”
衛安現在可以相對精準一點的預估,看拉上來的拖網的情況,成為一個圓滾形狀,其直徑,以及有南極磷蝦的長度來判斷,但也留下一定的空間:“130噸也有可能,但不可能超過140噸,個人感覺有個131噸的樣子吧。”
超過123噸,不會高於140噸。
取一個相對比較中間段的量,預估131噸。
“要是有131噸的話…”
衛大頭快算計算一番,並不是多麼困難,早已在腦裡得出結果,隻是緩一下才說:“加上雙拖網的收獲6.3噸,139.3噸的樣子。”
“萬一是131.7噸呢?那豈不是就是140噸整了。”
“打個賭,全部加起來,肯定超過140噸,要不要賭一把?”
“賭就賭,不過我賭143噸。”
“我賭145噸?”
“嘿嘿…我唱個反調哈,我賭139.9噸。”
“切!”
“屁喲!”
“哈哈哈…”
說唱反調就是唱反調。
139.9噸,差0.1噸。
自然是故意的,活躍氣氛,開個玩笑而已。
“行啦行啦!”
衛安有些無奈,被來這麼一下,甲板的氣氛好了許多,他也樂於見到,還是有些忍不住:“再怎麼預估,再怎麼打賭,也注定無法得出結果,又不進行分揀,根本沒有辦法稱重,會直接轉移到衛19那邊去,進入魚獲加工生產線打包封裝,怎麼稱重呢?根本不知道捕到多少的重量。”
“好像也是哦。”
“不賭了,不賭了。”
“哈哈哈!”
“哈哈哈!”
又是一大片的哄笑聲。
衛安這位船老大所言不假,確實不會經過分揀,不進入魚獲自動分揀線,就無法確實比較精準一點的重量,第一時間轉移到衛19上,也不會進行稱重。
就因為不需要,不需要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去多做這一項工作呢?
典型的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
進入衛19的魚獲自動加工生產線,也不是對南極磷蝦進行加工,隻是進行打包封裝而已。
不進入凍庫的前提下進行打包封裝。
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彆,先進入凍庫後再打包封裝與不進入凍庫先打包封裝,順序倒轉過來,產生的影響極大,彆的魚獲沒有問題,南極磷蝦卻是不行。
原因很簡單,進入凍庫會受到汙染,特彆是南極磷蝦比較特殊的情況下,更需要細心處理。
先打包封裝,再推入到凍庫之中,就可以避免,從而售價也可想而知。
要是你直接凍在凍庫裡運回去,抵港之後要處理掉,人家絕對會拿這個來當借口壓價,說什麼受到汙染,然後不要或是隻給一個極低的價格,問題是你還無力反駁。
反正他們有這個條件。
消除這個影響,先轉移到衛19那邊去,先進行打包封裝,然後再推入凍庫裡冷藏保存。
完全不給壓價的機會。
如果有必要的話,真空打包都沒有問題呢,他們也具備這樣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