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前行,時刻注意著探魚設備的反饋。
船與船之間的間距拉開。
衛19與衛17處於中間,兩側是衛18與衛20,兩艘主力漁船更像是護衛,護著衛17與衛19前行。
至於說衛18與衛20的距離,就有些嚇人了,高達100海裡的距離。
是的。
兩艘主力漁船保持這個間距,並不是他們有意而為之,而是因為探魚設備所決定的。
誰讓衛19與衛17的探魚設備更加先進呢?
探魚反饋比較清晰,覆蓋的範圍也更廣。
船隊100海裡的範圍之內海域,都在他們的探測之中。
非常嚇人,也正是因為如此,遇到魚群,再到發現魚群的機率更高,捕魚的效率成倍成倍的提升。
等到最後一艘漁船到來,還是一艘主力漁船,到時候船隊的探魚範圍會更廣,極限的話都可以覆蓋到差不多150海裡的範圍呢。
相當逆天。
可千萬不要忘記了,他們打造漁船的成本有多高?
主力漁船一艘高達1.35億元之巨,其中衛17的造價更高,衛19之前的造價是7500萬元,可後期加裝了一些東西,還有加裝探魚設備之後,其總造價也接近上億元。
遠洋船隊,都沒有他們的豪華,造船成本絕對沒有他們高。
不惜巨資之下,要是達不到這個程度,為何還要掏那麼多錢呢?
繼續航行著。
時間很快就來到早上五點二十分。
“衛17呼叫…”
“衛17請講。”
“前方發現魚群,我船的正前方。”
衛勝今天負責衛17,噸位更多,他之前駕駛衛19的經驗適用,他的駕駛經驗也很豐富,由他來負責衛17的夜班駕駛:“規模達到大型魚群的樣子,反饋特彆清晰,像是長度比較長的魚。”
錢沒有白花。
衛17的探魚設備還增加了一套特殊的算法,反饋回來的顯示不僅限於一個紅點,經過特殊算法的計算,還可以顯示出來魚的形狀,隻不過是通過算法得出來的結果,隻有參考價值,精準率並不高。
“魚群的形狀呢?”衛宏鄭重的問道。
“合適下圍網,魚的遊動速度並不快。”衛勝知道衛宏最想確認的是什麼。
“好的。”
衛宏需要知道的就是這個,方便他來做決定下什麼網:“衛17與衛19降速,衛17保持對魚群的跟蹤,彆讓魚群脫離了。”
“衛20加速,開始備用發動機組,前出加速到魚群所在的海域。”
“我船也會加速。”
“衛18作為錨點,由衛20來下圍網。”
衛宏第一時間發出指令,做了詳細的安排。
“衛20收到!”
……
喜歡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請大家收藏:()漁民:從打撈間諜裝置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