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型的魚群。”
衛順給予回複,隻沉吟片刻就給出答案:“建軍號可以自己來,計劃下一張圍網,30公裡長度,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之所以隻沉吟片刻就給出答案。
並不是沒有原因,從發現這個魚群那一刻開始,他就已經在根據魚群的情況做出判斷,之後就是想對策。
等到自家堂哥問起的時候,他的腦海裡已經有一個大概的方案。
是判斷之後才想好對策,然後才是下網的方案。
“好的。”
衛宏不再多說些什麼,距離比較遠,他的實時漁訊也覆蓋不到,隻能是依靠自家堂弟來判斷,再去下網,現在已經是一個經驗十分豐富的船長,連自己的船隊都能獨立指揮,麵對這麼一個魚群,又怎麼需要興師動眾,難不成還要自己開著衛18過去看一下再幫忙麼?完全不需要:“你自己來搞定,你左側的漁船由你指揮,需不需要改變航向,避免魚群等等,你來指揮。”
“其他漁船,不要調整航速,繼續前行。”
“仁達3號留下,捕到魚轉移到仁達3號的魚艙裡,然後你們再重新追上船隊,注意船隊的位置。”
衛宏做出安排,一個大型規模的魚群。
要是下網下得好的話,相信一網的捕獲不會少,建軍號或許可以裝得了,可還是不要將魚獲裝在建軍號漁船上,在收網差不多的時候,魚獲運輸船過去接駁,然後上魚,直接將魚獲轉移過去,這樣後麵會省事許多,反正都需要轉移,不可能將魚獲存放在建軍號漁船上。
就因為建軍號漁船是主力漁船,後麵還要發揮巨大的作用呢。
不會有任何的意外。
下網的工作,一般都是由主力漁船來,綜合補給運輸船不可能下網,除了特殊情況。
參與下網,一般也是作為圍網的錨點,綜合補給運輸船下網,可相當少見,應該說從來都沒有過。
所以,主力漁船相當重要。
要是不重要的話,也不會叫主力漁船了吧?
既然是主力漁船,還是要保證其航速的。
也是等到這一次出海的尾聲,魚獲要是捕到很多,實在是裝不下了,才會考慮裝在主力漁船的魚艙裡,在此之前,不會考慮任何一丁點的魚獲存放在主力漁船的魚艙裡,為主力漁船減重,讓其的動力更加強勁,在下網作業的時候才可以更加迅速,對應付魚群的遊動,從而下網更加精準,捕魚效率拉滿。
“明白。”
“收到!”
……
……
兩艘船留下。
其餘各船繼續航行。
暫且不拉開陣型,保持正向前行,為的就是安全,還有就是彆驚擾到魚群。
還是33節的航速。
已經非常快。
可衛宏還是讓船隊保持正向前行足足半個小時。
已經遠離了建軍號漁船的位置,這才指揮船隊展開新動向。
“角度不要高於5度…”
衛宏還是在電台頻道上下令,所有的船長都將電台調到這個頻道上,為的就是可以第一時間接收指令:“船隊按照原計劃展開,再次重複強調,時刻注定船與船之間的距離,保持安全距離。”
“陣型展開之後,也要時刻注意一下間距,彆拉太開了,不會探魚設備覆蓋不到,中間有空檔,有可能魚群就剛好在這個空擋裡,變成了探測的盲區。”衛宏又特彆說明一下。
“收到。”
“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