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安師父神色莊重,目光在太子林恩燦與皇子林牧之間緩緩掃過,繼而開口,聲如洪鐘,字字清晰地傳授禦劍劍術口訣:
“靈心守一,禦氣於形。劍為靈引,氣脈相承。
凝意聚精,萬念歸冥。神與劍合,氣若繁星。
引靈入鞘,靈力潛行。循經走脈,綿綿不停。
意之所至,劍起風生。輕揚緩舉,禦空而行。
身劍合一,動靜隨情。左旋右轉,順勢而傾。
劍出如電,劍收似泓。氣劍交融,萬法皆明。”
言罷,守安師父目光炯炯,注視著兩位弟子,說道:“此口訣乃禦劍劍術之精髓,需你們用心領悟,反複揣摩。每一句皆含深意,關乎禦劍之要訣、劍術之精魂。修行之路漫漫,切不可急於求成,唯有潛心鑽研,方能得其要領。”
太子林恩燦與皇子林牧神情專注,一字一句銘記於心,口中不斷默念口訣,心中細細思索其中深意。他們明白,這口訣是開啟禦劍劍術大門的關鍵,日後修行,便要依此為指引,在這充滿挑戰的修行之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靈心守一,禦氣於形。劍為靈引,氣脈相承。
含義:修行者需保持內心的純淨與專注,將全部的精神集中於一點。在這個基礎上,對自身的靈力進行掌控,使其能夠作用於外在的形體動作之中。劍,是溝通靈力的媒介,是引導靈力施展的關鍵所在。而體內的靈力脈絡與劍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承接、緊密相連的關係,靈力通過氣脈注入劍中,劍則憑借靈力發揮出強大的威力。
解釋:在修行禦劍劍術時,心境的純粹至關重要。隻有排除一切雜念,才能精準地調動靈力。靈力並非虛無縹緲之物,它需要通過修行者的身體作為載體來施展,而劍就像是靈力的延伸。當靈力順著體內的氣脈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劍上時,劍便成為了靈力的具象化表現,二者相輔相成。
凝意聚精,萬念歸冥。神與劍合,氣若繁星。
含義:要凝聚自己的意念,彙聚全部的精神力量,讓紛繁的思緒歸於寂靜。此時,修行者的精神要與手中的劍達到高度融合的狀態,如同融為一體。體內的靈力在這種狀態下,會如同繁星般璀璨、活躍,充滿生機與力量。
解釋:這一句強調了精神與劍的契合。在施展禦劍劍術時,不能心有旁騖,必須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劍上。當精神與劍完美融合,靈力便會被充分激發出來。繁星閃爍,各自散發著光芒,卻又相互呼應,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這裡用繁星來比喻靈力,說明在神與劍合的狀態下,靈力會呈現出一種活躍且有序的狀態,充滿了強大的能量。
引靈入鞘,靈力潛行。循經走脈,綿綿不停。
含義:將靈力引入劍鞘之中,此時靈力在劍內如同隱秘的暗流,悄然運行。靈力會沿著劍身內部的特殊脈絡以及修行者體內的經絡路線,持續不斷地流轉,如同潺潺的溪流,永不停歇。
解釋:劍鞘並非隻是一個盛放劍的容器,在禦劍修行中,它有著特殊的作用。當靈力注入劍鞘後,會在劍內形成一種獨特的靈力循環。這種循環與修行者體內的經絡係統相互關聯,靈力在兩者之間不斷穿梭流轉。這種持續的靈力運行,能夠保持劍的靈性,同時也能讓修行者更好地掌控劍的力量。
意之所至,劍起風生。輕揚緩舉,禦空而行。
含義:隻要修行者的意念到達哪裡,劍就會如同疾風般迅速響應。在操控劍飛行時,要掌握好力度和節奏,有時需要輕輕揚起,有時則要緩慢舉起,如此便能駕馭著劍在天空中自由飛行。
解釋:這體現了意念對劍的絕對掌控。當修行者達到一定境界後,劍會對意念做出極為敏銳的反應。而在禦劍飛行的過程中,飛行的姿態和速度都取決於修行者對力度和節奏的把握。不能過於急躁,也不能過於遲緩,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這樣才能在天空中自如地駕馭劍飛行。
身劍合一,動靜隨情。左旋右轉,順勢而傾。
含義:修行者的身體要與劍達到高度的統一,如同二者本為一體。在行動時,無論是靜止還是移動,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的情感意誌來靈活變化。劍的飛行軌跡,無論是向左旋轉還是向右轉動,都要順著自然的趨勢和靈力的走向,順勢而為,巧妙地傾斜劍身以調整方向。
解釋:身劍合一不僅僅是身體與劍在動作上的協調,更是一種精神層麵的融合。在戰鬥或飛行中,修行者要根據具體的情境,如敵人的攻擊、周圍環境的變化等,來決定劍的動靜和飛行方向。不能強行操控,而要順應自然之勢和靈力的流動規律,這樣才能發揮出禦劍劍術的最大威力。
劍出如電,劍收似泓。氣劍交融,萬法皆明。
含義:當出劍攻擊時,劍的速度要如同閃電般迅速,瞬間給予敵人致命一擊。而在收劍時,要像平靜的湖水一樣沉穩,不露絲毫破綻。此時,體內的靈力與劍的力量完美交融,達到一種高度和諧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修行者對世間的各種修行之法、各種技巧都會有更為清晰、深刻的理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