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80後的無奈
你以為,不想找工作,是因為能力差?
錯了!
現在最不想找工作的,恰恰是那群最能打、最拚的80後。
他們不是躺平,而是被現實“認清了真相”。
一、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起工作”
我們先看看一個從國內外大廠打拚出來的總監的故事:
我乾軟件16年,職業路徑一度順風順水。
在ebay乾了6年,核心業務骨乾;後來跳槽到京東,從架構師一路升為高級經理;再後來,加入某某買菜電商,帶60多人團隊,年薪百萬+。
我一直以為,技術+管理的雙修,是鐵飯碗。
直到去年11月,我被裁了。
業務合並,新領導上任帶親信,我的位置直接成了“冗餘”。
這之後我瘋狂投簡曆、麵試,大廠嫌我年紀大,小廠說我太貴;有的甚至嫌我“簡曆太好,不穩定”。
我試過做自媒體,粉絲不到百人;想創業,投資人冷冷一句:“沒資源、沒數據,彆想融資。”
半年過去,換來的不是歸屬感,而是持續的精神內耗。
有句話說得好:
“不是不需要工作,而是實在耗不起了。”
二、不是不優秀,而是“市場不再需要中年人”
一個40出頭的985程序員,失業快三年了。
他不是懶,好職位卡年齡,差崗位不敢去。
最初每天刷招聘軟件、半夜秒接獵頭電話,生怕錯過機會。
不是他不想工作,而是工作已經“嫌棄”他了。
這個社會,不缺努力的人,缺的是對中年人的寬容。
三、“體麵”是奢侈品,活下來才是底線
我一個朋友,曾是頭部媒體主編,35歲創業,疫情三年,血本無歸。
後來他去送外賣、跑滴滴、做視頻剪輯。他說:
“有一天跑單跑著跑著就哭了。哭的是——這幾年辛苦打拚一場空;
以前覺得“體麵”是靠職業撐起來的,現在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