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逸輕輕拍了拍夏婉的手背,柔聲說道:“沒事,隻是在想一些事情。”說罷,他加快了腳步,夏婉緊緊地跟在他身後。
回到府中,鄭逸立刻一頭紮進了兵器製造工坊。
昏暗的油燈下,各種金屬材料堆積如山,散發著冰冷的光澤。
鄭逸仔細地翻看著這些材料,眉頭緊皺,目光如炬,仿佛要將它們看穿一般。
他拿起一塊稀有金屬,輕輕敲擊,感受著它的質地和密度,心中盤算著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珍貴的資源。
鄭逸在工坊中來回踱步,時而停下腳步,拿起紙筆快速地計算著什麼,時而拿起各種工具對材料進行測試。
他深知,要實現兵器革新,材料是關鍵。
然而,這些稀有金屬的產量有限,遠遠滿足不了大規模生產的需求。
如何突破這個瓶頸,成了擺在他麵前的一道難題。
“有了!”鄭逸突然停下腳步,眼睛一亮,興奮地喊道。
他根據現代冶金知識,結合唐朝現有的技術水平,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的製造工藝。
這種工藝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材料的損耗,並提高成品率。
他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工坊裡的工匠們,並親自示範操作。
工匠們起初一臉茫然,懷疑地看著鄭逸,他們世世代代都遵循著傳統的工藝,從未想過改變。
但當他們親眼看到鄭逸的操作,並見證了新工藝帶來的巨大提升後,他們的臉上逐漸露出了驚訝和敬佩的表情。
陳兵器工匠,這位堅持傳統工藝的老工匠,也忍不住讚歎道:“不可思議,真是不可思議!”他看向鄭逸的眼神充滿了敬佩,原本的懷疑早已煙消雲散。
鄭逸看著他們,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他知道,這僅僅是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長,但他堅信,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成功。
他環視了一下眾人,嘴角微微上揚,說道:“接下來,我們要……”
鄭逸正與工匠們熱烈地討論著新工藝的細節,突然,工坊門口傳來一聲怒喝:“大膽!竟敢擅自更改祖宗傳下來的規矩!”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拄著拐杖,怒氣衝衝地走了進來。
他正是王兵器行規長老,聽聞鄭逸改進工藝的消息,立刻趕來阻止。
長老滿臉怒容,胡須顫抖,指著鄭逸的鼻子罵道:“你一個閒散王爺,懂什麼兵器製造!竟敢如此胡來,擾亂行規,簡直目無尊長!”他手中的拐杖重重地敲擊著地麵,發出咚咚的響聲,仿佛敲擊在每個工匠的心上。
工坊裡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工匠們麵麵相覷,擔憂地望著鄭逸。
鄭逸麵對長老的斥責,卻絲毫沒有慌亂。
他深吸一口氣,眼神堅定,不卑不亢地說道:“長老此言差矣,晚生改進工藝,並非胡來,而是為了提升我大唐軍隊實力,保家衛國!”他語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仿佛一顆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
就在這時,一隻柔軟的手輕輕地覆在了鄭逸的手背上。
鄭逸轉頭望去,隻見夏婉不知何時來到了他的身邊,正溫柔地注視著他。
她眼中的鼓勵和支持,如同一股暖流,流淌進鄭逸的心田。
鄭逸反握住夏婉的手,心中滿是感動,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
周圍的工匠們看到這一幕,都不禁露出羨慕的神情,感歎他們的感情如此美好。
鄭逸深情地看了夏婉一眼,然後轉頭看向長老,語氣堅定地說道:“長老,時代在變,我們也不能墨守成規……”
鄭逸話音剛落,工坊外便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
幾位身著戎裝的年輕將領大步走進工坊,他們為首的孫年輕將領抱拳朗聲道:“久聞鄭王爺才華橫溢,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我等雖身處軍中,卻也並非頑固不化之人,王爺若有任何需要,我等定當竭儘全力!”其他將領也紛紛附和,慷慨激昂地表示願意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
他們的到來,如同冬日裡的暖陽,瞬間驅散了工坊裡緊張的氣氛。
鄭逸看著眼前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將領,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微微一笑,抱拳回禮,臉上洋溢著由衷的感激:“諸位將軍能來相助,實乃鄭逸之幸,我等定當攜手共進,為大唐的強盛貢獻一份力量!”他言辭懇切,目光中充滿了堅定與希望。
在場的工匠們看到這一幕,紛紛交頭接耳,對鄭逸的敬佩之情更甚。
李將軍站在人群後方,將這一切儘收眼底,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一絲若有所思的表情,眼神中閃爍著一絲複雜的光芒。
就在眾人歡欣鼓舞之時,陳兵器工匠卻露出了猶豫的神色。
他走到鄭逸身邊,眉頭微皺,語氣謹慎地說道:“王爺,這新的製造工藝雖好,但老朽認為,還是應當穩妥為上,不可操之過急啊!這兵器畢竟關乎將士們的性命,若是有絲毫差池,後果不堪設想。”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傳統的執著和對未知的擔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