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麵對。”夏婉柔聲說道,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
鄭逸用力地點了點頭,目光中充滿了堅定。
新的一天開始了,鄭逸如同蓄勢待發的雄鷹,精神抖擻地走向文臣聚集的政事堂。
陽光在他身上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芒,更顯其意氣風發。
政事堂內,氣氛凝重,文臣們竊竊私語,懷疑與好奇交織在空氣中。
魏文臣看到鄭逸的身影,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鄭逸並未理會魏文臣的敵意,他徑直走到眾人麵前,朗聲說道:“諸位大人,今日我想再次與大家探討科舉改革之事。”他並沒有長篇大論地闡述理論,而是以小範圍試點考試中湧現的優秀考生為例,講述了他們的出色表現以及新科舉模式的優勢。
文臣們原本以為鄭逸會繼續空談理論,聽到他以實際案例佐證,不禁麵露驚訝。
鄭逸侃侃而談,語氣誠懇而自信,他描繪著改革後的美好前景,仿佛一幅壯麗的畫卷在眾人麵前徐徐展開。
孫禮部官員看著鄭逸,
鄭逸講完後,環視眾人,目光落在魏文臣身上,“魏大人,不知您對此有何高見?”
魏文臣臉色鐵青,一時語塞。
他沒想到鄭逸會突然發難,讓他措手不及。
其他文臣則開始竊竊私語,議論紛紛。
有人低聲說道:“這鄭王說的似乎有些道理……”另一人附和道:“是啊,那些考生確實表現出色,或許新科舉真有其可取之處。”
看到文臣們的態度有所鬆動,鄭逸心中暗喜。
他明白,隻要這些文臣不再堅決反對,改革便成功了一半。
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陽般,照亮了整個政事堂。
這抹笑容落在魏文臣眼中,卻如同尖刀般刺眼。
他緊握雙拳,指甲深深地嵌入肉中,卻絲毫感覺不到疼痛。
他心中充滿了不甘,他不允許鄭逸的改革成功,更不允許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
此時,在京城最大的學府書院裡,陳學究正鬼鬼祟祟地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
他神色慌張,不時地左右張望,生怕被人發現。
他湊到一群考生麵前,壓低聲音說道:“你們聽說了嗎?鄭王的改革根本就是個幌子,是為了讓某些人更容易通過考試……”
謠言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開來,原本平靜的書院頓時變得嘈雜起來。
考生們議論紛紛,臉上充滿了疑惑和不安。
李考生皺著眉頭,喃喃自語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新科舉真的不公平嗎?”
鄭逸聽到這個謠言時,正在書房批閱奏折。
他猛地站起身,手中的奏折掉落在地上,發出一聲悶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