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澤本就是牆頭草,那頭給的利益最夠多,他就會倒向那頭。
隨後上船的野田、夏子鳴所代表的各自勢力,自然也不是金帝的堅實擁護者。
隻要給的足夠多,誰做大金皇帝,並不重要。
但蕭氏卻不一樣,蕭氏和金帝之間捆綁的太深,根本無法切斷。
早在完顏匈掌控中原各路軍隊之後,河北的金廷權貴、重臣,便在私下聯絡完顏匈,為自己和家族謀取退路。
蕭瀟意識到雷澤不可靠,便想離開蓬萊島。
但雷澤哪裡肯放蕭瀟離開,執意要等蕭氏來人,才能放蕭瀟離開。
隨後蕭瀟就發現真有周廷官員出現在蓬萊,從其官服裝束,蕭瀟一眼就認出他們是周廷武德司的官員。
大周的武德司和金廷的安撫司,性質類似,他們是天子的耳目,專門從事情報、間諜、審訊等工作。
武德司的官員出現在蓬萊,其目的不言而喻。
光烈帝北伐失敗,精銳儘數折損,未來十年之內,都將無力北伐,甚至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
在這樣的局勢之下,光烈帝交好各藩,是勢在必行的。
但武德司出現在蓬萊,絕不僅僅是為了交好雷澤,還有就是為了帶回斬殺完顏術、耿安國的英雄。
如今大周上下,皆被北伐失利的愁雲籠罩。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一不對光烈帝失望。
而耿安國在軍隊建製完整的情況下,悍然投降了金人,這讓光烈帝的威信遭受重創。
要知道耿安國是光烈帝一手提拔的大將,並非將門之後。
曾是光烈帝最鐵杆的支持者。
光烈六年,生苗舉眾十萬作亂,光烈帝親自領兵鎮壓,彼時還隻是一個十將的耿安國,悍不畏死,多次衝殺在最前線,立下赫赫戰功,因此深得帝心。
光烈九年,楚王聯合宰相謀逆,建康陷落,正在巡查南方諸府的光烈帝聞訊返回,以耿安國為先鋒,隻用了一個月,便奪回建康,斬殺楚王和宰相,威震朝野……
北伐的失敗對光烈帝的打擊固然沉重,但更令人心碎的是心腹愛將的背叛。
而現在有人替光烈帝斬殺了這名叛將,以光烈帝的心性,必然是要救回這些將士的。
可武德司隻帶走了廖自強、張茂才等人,卻將真正的功臣拋棄在了蓬萊。
這意味著什麼?
武德司的人想要蒙蔽皇帝。
可是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饒是蕭瀟冰雪聰明,可還是想不通其中關節。
或許那些神策軍將士中的某些人,有大背景,想要頂替這潑天的功勞,好扶搖直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