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對周圍的水域展開搜索。
一些僥幸沒死的倭寇,此刻都在江麵上拚命掙紮。
羅橫、丁峰等人一邊清除這些幸存的倭寇,一邊竭力搜尋石原一郎的蹤跡。
王焱和劉慶則站上了望樓,掃視周圍的水域。
“這狗東西應該死了,正常人在水裡憋氣是憋不了這麼久的!”
劉慶分析道。
王焱搖頭道:“如果死了,怎麼不見浮屍?”
“淹死的人,通常需要一定時間才會浮起來,這要根據環境、溫度來判斷。”
劉慶解釋道。
武德司經常調查各種案件,對於淹死之人多久浮起來也有一定的經驗。
通常正常人淹死,是不會立即浮起來,一般需要1—4天時間。
聽了劉慶的回答,王焱啞然。
他在這方麵的了解,的確不如劉慶。
“那就再搜尋一炷香時間,如果仍找不到石原一郎,那就到此為止吧!”
王焱想了想,有些不甘心道。
“好,再找一炷香時間!”
劉慶點頭表示同意。
一炷香時間很快過去,羅橫、丁峰、柯強等人還是一無所獲。
王焱見狀,當即下令眾人返回船上。
而這些倭寇的屍體,首級全部割下,帶往建康報功,剩下的殘軀則丟回江裡喂魚。
經過這一小小的插曲,此後的行程再無意外。
眾人順利的抵達了京口的西津渡。
西津渡又被稱為金陵渡,自隋唐以來,西津渡成了連接大運河和長江的重要樞紐。
同時也是建康的重要屏障。
對於偏安一隅的大周朝廷來說,京口意義重大。
京口作為建康的東麵門戶,一旦有失,則建康、臨安都將不保。
正是因為如此,周廷在京口布防了最精銳的建康水師和一支萬餘人的禁軍。
按照原本的行程安排,太子將會親領一眾文武在京口迎接王焱等人的歸來,以表達對這些抗金英雄的重視。
但在王焱等人抵達的前一天,太子因國事繁重,無法親臨,所以委派了太子太傅汪洋代表朝廷迎接王焱等將士。
從太子變成太子太傅,迎接的規格自然不可相提並論。
等王焱、劉慶等人抵達西津渡口時,碼頭上隻有旌旗數十麵,大小官員不足百人。
除了汪洋等幾個東宮屬官外,剩下的都是京口官員和建康駐軍將領。
劉慶本以為能在這裡見到太子,可等到臨下船才知道來的是太子太傅汪洋。
這中間的落差不可謂不大。
王焱等人頓時覺的胸口沉悶,有種難以言說的委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