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光烈帝都是要將他們贖回。
否則往後北伐,大周將士們哪裡還敢拚命死戰。
見金人還算有誠意,在光烈帝的授意下,負責此次議和談判的太子,在談判桌上主動退讓了一步。
同意以援助為名義,向金人賠償二十萬金、二十萬石糧食。
但金宗衡卻並不滿意,執意要求周廷賠償金、銀各二十萬兩,同時還有絹二十萬匹,糧食至少三十萬石。
對於金宗衡的獅子大張口,周廷方麵自然不會退讓。
談判因此陷入了僵局。
眼看時間就要來到臘月十八,一年一度的閱軍大典即將展開。
於是光烈帝邀請金宗衡以及其他各國的使臣,一起參加此次的閱軍大典。
光烈帝此舉意在向金宗衡秀肌肉,告訴金人,哪怕大周北伐受挫,但依然軍力強盛。
若是金人不識抬舉,大可再戰一場!
基於這一層政治考量,樞密院對此次閱軍更加重視,除了調來雲翼軍、驍騎軍外,又從南方諸州的藩軍中抽調了三萬人,臨時組編成一軍。
屆時,由禁軍二十八衛為主,雲翼軍、驍騎軍、臨時軍為輔,共計十一萬人。
在兵力規模上,比去年還要多出數千人。
樞密使賀方和張鈞親至城外預演,除了神龍衛、朱雀衛和玄武衛外,禁軍各衛與其他各軍全部到齊。
相比去年北伐前的聲勢,此時的諸軍明顯有些萎靡。
禁軍有一半人數都是重新補充,在精悍強壯方麵,遠遠遜色於老卒。
但老卒很多負傷,如果不是退伍手續批不下來,這些老卒中,起碼超過一半都要回鄉。
汴京一戰,對這些禁軍老卒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創傷。
雲翼軍此前隻是南方的一支藩軍,因為神策軍的覆沒,才被樞密院調到江陰、姑蘇一帶駐防,成為護衛建康右翼的主力軍。
這對雲翼軍來說,也是極大的心理壓力。
這些日子來,各種謠言都有,有說光烈帝病重不治,即將咽氣,而金人隻等光烈帝駕崩,就要發兵南下。
也有說光烈帝咽不下慘敗的氣,等到來年就要再次揮師北伐。
不管謠言怎麼傳,反正核心思想隻有一個,那就是要打仗了!
一旦打仗,他們雲翼軍就是戰場上的主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