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登台的是以宰相齊鳴為首的一眾文官和侯爵。
第三批才是外國使節,金宗衡是這些外國使節中腰杆最硬的一位,因此其他外國使節都主動謙讓,示意金宗衡先登台。
金宗衡自然不會推辭,大大咧咧的登上了高台。
作為受邀嘉賓,金宗衡的內心五味雜陳。
他心裡非常清楚,周廷之所以邀請自己參加閱軍,目的很明顯,就是向他彰顯武力。
哪怕大周北伐敗了,但也不過是霜露之疾,大周底蘊仍在。
借此在談判桌上掌握更大的主動權。
不得不說,周廷此舉還是很有效果的。
金宗衡光是看到大周軍隊的規模就被震懾到了。
諸軍列陣齊行,旌旗飛揚,遮天蔽日,一眼望去,不見儘頭。
步兵、騎兵、水師、弩兵、長槍陣……各類兵種應有儘有。
如果隻是從大周閱軍的規模來看,金國無論如何都是拍馬難及。
但戰爭不僅僅是誰的軍隊數量多就是誰強,而是要從多方麵來綜合判斷。
如將領的指揮能力,國家的後勤供應,將士們的士氣、戰鬥力等。
金宗衡經過最初的震驚後,心情逐漸歸於冷靜。
他眯著眼仔細觀察諸軍的精神麵貌。
這是判斷一支軍隊強弱最簡單的方法。
很快,金宗衡就露出了一抹耐人尋味的笑容。
大周最強悍的就是禁軍與神策軍,禁軍彙聚大周最強悍的兵卒,但是在汴京一戰中,折損嚴重。
而神策軍,更是全軍被俘,幸存者寥寥無幾。
除卻這兩支軍隊外,大周其餘諸軍,完全不值一提。
現在的禁軍,多是新卒填充,很多人一眼看去,就顯得非常稚嫩,駝腰弓背,腳步虛浮,哪裡像是精銳!
“萬歲!”
忽然,有聲音從遠處響起,接著,高呼“萬歲”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在方陣中間的通道中,光烈帝駕著六乘馬車,威風凜凜的出現了。
凡是光烈帝所過之處,將士們都是激動無比,聲嘶力竭的高呼“萬歲”。
王焱處在最左翼,根本看不到光烈帝的身影,隻能跟著大家的節奏呼喊“萬歲”。
等光烈帝駕車來到隊伍的最前方,將士們的呼喊聲已經有些聲嘶力竭。
至少王焱是喊不動了。
但他不能表現出來,隻能用嘴型配合。
不光是王焱這般,也有很多人開始投機取巧,裝模做樣的叫喊,實際一點聲音沒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