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臨安近海,商業活動發達,比建康更為富庶。
可武昌有什麼?
這些年,除了作為一座軍事重鎮發展外,其餘各項配套措施都沒有。
哪裡有待在建康舒坦。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無數地方官員也向朝廷上遞奏折,請求皇帝三思而後行。
在沿海平倭的張紹,是大周最近的風雲人物,他代表太子也向武昌的臨時中樞遞交奏章,表達自己的看法。
而襄陽的韓愚,卻是出奇的冷靜、克製。
鎮守襄陽多年的他,隨著歲數的增長,越發感到襄陽難守。
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襄陽距離建康太遠。
很難及時獲得朝廷的支援。
如果朝廷將京師遷至武昌,那麼襄陽防線的壓力,至少會減少五成以上,甚至更多。
完顏匈想南下攻城,也要掂量掂量。
因此,哪怕韓愚知道朝廷內外的反對聲一片,也還是保持了沉默。
有時候,沉默也是一種態度。
在川南、川東等地圍剿紅巾賊的糜業,以軍務繁忙為由,拒絕對此事發表看法。
早年間,他帶兵在武昌駐紮過,也曾研究過大周無論是想要收複失土,還是固守南土,以武昌為根基,都是上上之選,遠在建康、臨安之上。
隻可惜,永安、光烈二帝都是剛愎自用之人,根本聽不進其他聲音。
武昌城外。
大營之中,王焱、靡陽、趙忠等人圍坐在飲酒,哪怕如今已經進入了三月。
可仍令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焱哥,你對陛下打算遷都這件事怎麼看?”
靡陽抿了口酒,將目光投向王焱道。
王焱嗤笑一聲道:“我能有什麼看法?遷都事關大周未來的戰略決策,豈是你我可以隨便議論的!”
“就是問問你的看法,回答的這麼官方作甚!”
靡陽不滿的翻了個白眼。
自從柴辰、高嵩等人伏法,許慎掌握武昌的臨時中樞後,王焱、趙忠幾人都覺得許慎下一步就會對他們下手。
畢竟王焱當初可是拒絕了許慎的要求,沒有帶兵進城。
如果許慎懷恨在心,打算報複王焱。
那以王焱一個小小的玄武衛統製,是根本對抗不了許慎的。
萬幸許慎可能是將他給忘了,一直沒有對他出手。
這讓王焱在忐忑中過了幾天悠閒日子。
不僅如此,張鈞還將李四海的貔貅衛以及部分禁軍打亂,編入了玄武、朱雀二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