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一萬軍隊增援崖陽關,告訴敬叔,這段時間,禁止大理商隊入境,大理軍隊已有多年沒打過仗,就算真的全軍壓境,也不可能攻入崖陽關!”
楊子聰左思右想,最終決定從自己的主軍中抽調一萬人,增援崖陽關。
同時繼續增強婁山關的兵力,防止貴州軍入境。
然而楊子聰還是心神不寧。
他將王焱過往的事跡全部調查清楚,然後逐字逐句的分析王焱的能力。
最後得出結論,捉摸不透。
又想到身後的水西羅氏和水東宋氏,這兩家可都是野心勃勃之輩。
聯想到這段時間的滿城風雨,楊子聰不得不擔心這兩家很可能已經暗中與王焱勾結在了一起。
如此一來,自己將腹背受敵。
“四大土司同氣連枝,若是我楊氏覆滅,則其他三家不可獨善其身!”
楊子聰立刻致信給羅氏、宋氏和田氏,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陳述利害,警告他們落井下石就是自掘墳墓。
羅氏和宋氏這個時候,都處於觀望狀態,屬於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
對於楊子聰的警告,連連表示不會落井下石,同時貼心的提出要派遣軍隊幫助楊氏。
楊子聰自然不會答應。
要是讓這兩家的軍隊進入了播州,那就真的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田氏是四大土司中,危機感僅次於楊氏的。
思州的北麵是施州,東麵是三苗部落。
西南則是宋氏、八番。
若是楊氏完蛋了,下一個肯定就是自己。
看到楊子聰的來信,田氏家主田伯俊決定不能坐以待斃,調遣軍隊,前往北境重鎮龍泉關,並與楊子聰達成攻守同盟協議。
隨著播州、思州頻繁軍事調動,整個貴州路的氣氛也變得沉重、詭異起來。
七月。
大理段太明派大將軍高元,統戰兵十萬,輔兵、民夫二十萬,對外號稱大軍三十萬,戰象七百餘頭,浩浩蕩蕩直奔崖陽關而來。
楊敬早就做好準備,先是在崖陽關外的水河一帶阻擊大理軍隊。
然而大理軍隊憑借戰象優勢,力挫楊敬的播州軍。
楊敬不敵大理軍,折損兩千多人,狼狽退回崖陽關,此後堅守不出。
高元率領大軍,順利渡過水河,並在水河的東麵安營紮寨,砍伐樹木,打造攻城器械。
楊子聰得知楊敬不聽軍令,輕敵而出,慘遭大敗,當場大發雷霆,痛斥楊敬敗軍,致使播州軍士氣低落。
要是臨陣換將,會令軍心不穩,楊子聰恨不得一刀剮了楊敬。
但接下來十幾天,大理軍輪番進攻崖陽關,楊敬憑借崖陽關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將大理軍隊死死的擋在關外,寸步難進。
高元這邊難以攻破崖陽關,便立即派人督促王焱,儘快對播州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