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掃視一圈,最後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張俠。
由張俠統領遵義軍萬餘人,全速奔襲崖陽關,切斷大理軍西退之路。
另派原楊氏大將楊敬為張俠帶路。
楊敬熟悉崖陽關地理,有利於大軍奪取崖陽關。
安排好這一切,王焱親率大軍,朝海龍屯進軍,吸引敵軍斥候的注意。
大理、明國的斥候,都在緊盯著王焱的一舉一動。
擔心王焱會在這關鍵時刻,突然對他們發難。
由‘天’一手建立的明國,雖然與王焱有著一定的聯係,但曹修對王焱始終有所戒備,沒有將他引為核心層。
這也導致王焱頂著搖光的身份,卻與‘天’沒有多大的瓜葛。
得知王焱要對海龍屯動兵,大理軍方並沒有太在意。
畢竟,以海龍屯易守難攻的特性,王焱動用數萬貴州軍,想在短時間內擊破,那是根本做不到。
而大理軍主帥高元,對自己一戰攻入海龍屯的勝利,也是不敢想象。
這也讓如今的高元,非常得意。
並且現在對水西羅氏的戰爭,大理軍亦是占據上風,打的水西羅氏不敢抬頭。
如此種種,令高元有種迷之自信,覺得自己的軍事才能,足以比肩李靖、薛仁貴之流。
等到大理掃平貴州,成為中南半島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強國。
他高元的名字,亦將名垂千古。
他命令海龍屯的守軍,務必死守海龍屯,不可出關與王焱決戰。
膽敢違背軍令者,夷三族。
這道命令對海龍屯的守軍而言,簡直就是求之不得。
大理軍本身就是生性散漫,不願打仗,哪裡會主動出關招惹王焱。
大理此次對播州發動的戰爭,已經快要一年。
對大理軍來說,早就是厭煩疲倦。
唯有段太明和高元等高層,樂在其中。
王焱領軍抵達海龍屯下,隻是派出大量斥候,切斷海龍屯與外界的聯係,隨後安營紮寨,再無動作。
這讓海龍屯內的大理軍很是納悶。
不明白王焱圍而不攻的目的究竟何在?
很快,另外兩路兵馬便按照原計劃,先後對老君關、崖陽關展開了進攻。
由馬洞錫率領的三千人馬,晝伏夜出,不走官道,專挑崎嶇山路而行,避免被大理軍發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