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攻占嶺南之後,就派出官吏,要對這些地方進行治理。
而采取的手段非常激進,強征賦稅,以供養前線的大軍。
這引起了嶺南百姓的強烈不滿。
尤其眼下剛剛秋收結束,大家的餘糧都是用來過年,以及來年耕種的糧種。
可是都被安南強征暴斂而去。
這讓百姓們的日子怎麼過?
原本在大周的統治下,好歹有口飽飯吃。
到了你們安南治下,連飯都沒得吃。
百姓們哪裡忍受得了,索性揭竿而起。
既然朝廷的軍隊指望不上,那我們就組成義軍,抗擊安南。
在年關將近的節骨眼上,嶺南湧現了大大小小上百支義軍,再結合八番的那些土民,聲勢浩大。
一時間,黎隼也是手足無措。
他是阮慶文親手挑選並培養的戰爭統帥,對於排兵布陣信手拈來。
而短板就是不善治民。
在他的意識裡,百姓不聽話,那就打。
打不服,那就殺!
於是,各地駐紮的安南軍得到命令,開始圍剿這些義軍。
並以人頭為軍功。
繼而引發安南軍瘋狂屠殺嶺南、八番當地的百姓以積攢戰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你越是鐵血鎮壓,百姓們的反抗便越是強烈。
義軍就像是雨後春筍般崛起,越殺越多。
安南軍主力也因為這些義軍被攪得頭暈眼花,無法繼續向北對宋氏作戰。
阮慶文得知此事後,與他的智囊團召開會議商量對策。
最後決定暫緩繼續北進,改為全力消化已經侵占的領土。
安南這邊停止北進,水東、水西得到了喘息。
在王焱準備沿江東進的時候,羅氏派人來信,將安南的近況告訴王焱,並表示羅氏將抽調一萬精銳,向東支援宋氏。
羅氏和宋氏向來唇齒相依。
羅氏比王焱更擔心宋氏的覆滅。
宋東亭的兒子宋明,也從貴陽趕來老君關,親自麵見王焱,以示宋氏對朝廷的忠貞之心。
黑水關的高元,也收到了安南調整策略的消息,頓時心如死灰。
沒了安南,羅氏和宋氏將能集中更多力量,對付偽明和大理。
而王焱占據老君關後,烏江也被切斷。
大理軍想要通過烏江,獲取偽明輸送的糧草輜重,已經斷了可能。
這個時候,投降是唯一的選擇。
縱然高元千般不願,也隻能接受這個事實。
否則垂死掙紮,隻會死的更慘。
於是,在王焱派來的使者進入黑水關後,高元主動請求投降,以換取大理軍回國的機會。
對於高元想要率部回國的請求,王焱是不可能答應的。
一旦這些人回國,說不定又會變了嘴臉,再次拿起屠刀,向貴州,或者蜀地發起戰爭。
但直接拒絕,肯定會激起大理兵的嘩變。
於是王焱答應高元,每半年釋放一批降卒。
前提是這些降卒需要在貴州服徭役,表現好的,等時間一到,就可回國。
反之就隻能慢慢熬,直到成為最後的那一批。
高元擔心王焱耍詐,要求形成紙麵協議,並在協議上規定,每半年最少釋放五千人。
包括前麵在海龍屯、老君關、崖陽關被俘的大理兵。
本來,高元想爭取每半年釋放一萬人。
但是王焱堅決不肯退讓。
高元無奈,隻能簽下這個不平等協議。
按照王焱釋放降卒的速度,十幾萬大理兵,全部放完,最少也要十幾年。
這期間,大理算是元氣大傷,想要恢複戰前水平,沒個二三十年,幾乎沒有可能。
高元在簽下協議之後,覺得愧對大理,自縊而死。
喜歡無雙帝業請大家收藏:()無雙帝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