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隆元年,冬,十一月。
貴州地界,已是寒風刺骨,部分地區已經飄起了雪花。
王焱親率三萬精銳,為中軍,正麵進攻凱裡。
馬洞錫、胡中庸領兩萬人馬,南下斜插進入嶺南。
張俠統兩萬人馬,走黑水關,進攻水東、水西地區。
葉夢年坐鎮鎮遠,留守兵力一萬。
麵對周軍的強勢出擊,黎隼暗暗心驚。
如果是在年初,黎隼肯定拍手叫好,那時的他,迫切希望能夠與周軍一決生死。
可是經過瘟疫的重創,安南軍元氣大傷。
此時又是寒冬季節。
對生活在中南半島的安南將士來說,濕熱是常態,刺骨的寒冷是致命的。
尤其是今年的冬天,比去年還要刺骨。
不知道是不是瘟疫過後,安南將士的體質變差了,還是心理作用。
很多人又出現了風寒。
並且風寒的傳播速度更快。
很快就倒下了一大片。
以至於有人認為是瘟疫卷土重來了!
嚇得整個大營的將士都陷入了恐慌,人人自危。
黎隼麵上波瀾不驚,但心裡也是七上八下。
他立即命令軍醫進行檢查,最終得出結論,就是普通的風寒。
這才鬆了口氣。
於是他立即命人將調查結果公布。
但仍有不少人堅持認為就是瘟疫。
大元帥之所以不肯公布實情,就是害怕引起嘩變。
對此,黎隼隻能殺一儆百。
隻要有人膽敢散播此類謠言,一經發現,立即斬殺,以儆效尤。
這種方法隻能震懾住眾人的大嘴巴,可是心裡仍是疑慮重重。
黎隼知道,如今天時地利人和,安南軍都不占優勢。
如果他繼續選擇對戰周軍,結果很可能是輸的很慘。
於是他果斷下令撤軍。
撤出凱裡。
聯軍方麵,水東宋氏和水西羅氏,得知安南軍退至八番地界,皆是頭皮發麻,駭然驚恐。
如今周軍來勢洶洶。
如果安南軍避戰,那周軍的目標就會變成水西和水東。
事實也是如此。
王焱領軍抵達凱裡後,就對凱裡附近的牲畜全部屠殺,然後焚燒。
雖然瘟疫已經沒了。
但王焱始終擔心瘟疫消失的不夠徹底。
所以要大清洗。
麵對安南軍的退走,王焱並沒有強行追擊。
他知道黎隼不是普通人。
如果強追,很可能會被伏擊。
既然安南軍慫了,短時間內不敢與自己一戰,
那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水西和水東。
水西的羅友實力最弱,經過瘟疫的打擊,目前麾下隻剩幾千老弱殘兵。
水東的宋東亭也好不到哪去,能湊出一萬人頂天了。
水西、水東境內的青壯,都不願替他們賣命,更不願給安南當狗腿子。
無數青壯躲入深山,結寨自保,高喊迎接王師的口號。
羅友和宋東亭明白大勢已去。
他們兩氏在水西、水東的地界上,作威作福數百年的日子,算是到頭了。
羅友不願逃往嶺南。
他很清楚,離開了水西,他對安南來說,就是毫無價值。
一個毫無價值的人,根本沒有存活的必要。
為了給羅氏一個體麵,他讓僅存的族人四散而逃,而他則留在了羅氏的宗祠裡,一把火將羅氏數百年的宗祠和自己,燒了個乾乾淨淨。
宋東亭聽到羅友自焚,也是百感交集。
羅氏和宋氏,唇齒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