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於紅河兩岸的防禦部署,棄守為攻,反擊張俠統率而來的周軍。
以上三路大軍,共計十七萬人,負責後勤的輔卒、民夫亦有十餘萬。
北條隼對外號稱六十萬。
光是這個數字,就足以嚇得廣西道境內百姓人心惶惶。
無數百姓連夜收拾包袱細軟,向北逃遁。
去歲被安南統治的可怕歲月,已經令廣西道百姓生不如死。
若是再被小鬼子奴役統治,那等待他們的隻有死路一條。
當然,亦有無數廣西道熱血男兒,踴躍參軍,誓死抵抗倭賊。
廣西道自古以來盛產優質兵員。
在後世大名鼎鼎的狼兵,就是出自廣西道。
麵對北條隼發起的三月攻勢,以及號稱六十萬的大軍。
王焱在邕州也召開了相應的作戰計劃。
抽調貴州境內大部分兵馬,僅保留少量兵力用於維持治安,約三萬人。
由老將洪義統領,洪義是永安帝時期的名將。
當年永安帝在南土立足未穩之際,廣東、嶺南、貴州等地發生大規模叛亂,無數苗民趁勢襲擊漢人城池,奪取物資。
以至於南境一帶民不聊生,永安帝派遣禁軍中的多位年輕將領,前往南境平息民變。
這些將領中,大多戰死,剩下的要麼都被調回中樞,委以重任,要麼卸甲歸田。
而洪義就是卸甲歸田的那一個。
他目睹了朝廷的昏暗,深感永安帝即使在南方站穩腳跟,也無法像世宗皇帝那般,北克中原,複漢人山河。
心灰意冷之下,就在廣西境內歸隱山林。
值得一提的是,洪義是洪鶴的族叔。
洪鶴深知這位族叔的本事,故而本著舉賢不避親的原則,向王焱推薦了他的族叔洪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今的洪義,已經六旬年紀,須發皆白,但說話底氣十足,走路虎虎生風,精神矍鑠。
對於王焱的盛情相邀,洪義並沒有矯情。
眼下國家正值生死危難關頭,不說舍身報國的那些大道理,就是為了漢人的山河不受異族踐踏與奴役,他們這些老革也是該出山了。
洪義當即響應王焱的號召,率領族中三百子弟兵,毅然決然的投身軍旅。
同時,洪義還向當年一起與他隱居的同袍,或是朝中故人發出邀請,共抗外虜!
在洪義的號召下,又有數千人前來投軍。
而王焱在邕州的兵馬,有兩萬多人,加上貴州調過來的軍隊,便有將近六萬的軍隊。
馬洞錫的軍隊被擊潰,目前已經退往大寺鎮,選擇在大寺鎮構造防禦壁壘,抵抗倭軍的進攻。
所部兵馬僅有數千。
王焱命程育成率一萬人馳援馬洞錫,務必要將北條隼的腳步,抵擋在大寺鎮。
同時,又讓洪義領軍東進,協助靡陽駐守梧州,抵擋北條彌太郎。
軍中將領對王焱啟用洪義這樣的老將很是不服,認為他已經棄戎數十載,早就無法適應高強度的軍旅生活。
更何況洪義在貴州軍中並無戰功,讓這樣一個寸功未立德老將帶兵,安能服眾?
對此,王焱力排眾議,堅持重用洪義。
洪義對此心知肚明,當著所有人的麵,向王焱立下軍令狀,必破北條彌太郎!
至於越州道境內的伍三甲,王焱沒有做任何安排。
因為他相信張俠一定能夠收拾伍三甲和他的猴兵猴將。
鑒於北條隼口出狂言,號稱六十萬大軍,王焱也命人對外宣稱擁有百萬雄師,可橫掃一切來犯之敵!
反正就是吹嘛,看誰吹的過誰!
喜歡無雙帝業請大家收藏:()無雙帝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