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義將麾下軍隊化整為零,各領一營,攜帶足夠的糧草。
從西江兩岸突進,奔襲倭人為廣東的各個據點。
以此騷擾倭軍,作為疲兵之計。
同時,洪義親率一支精銳,直插倭軍的糧倉大營。
而糜陽,則率領摧鋒軍,長途奔襲九龍港口。
摧毀倭軍在港口船廠等設施。
事實證明,遊擊戰術對倭軍的打擊是有效的。
倭軍奔著占據漢人土地而來。
每占據一城,都要分出一定兵力來把守城池。
華府設置的地方官府和外軍,明麵上是替倭人治理,但實際上,還是由倭人主導。
倭人極為看重占據的城池、土地。
這導致洪義采用遊擊戰術,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倭人造成巨大的傷害和困擾。
在以前,倭寇騷擾沿海區域,漢人是防守一方。
需要境內保護百姓、保護境內財產。
不被倭寇掠奪。
而如今,防守一方換成了倭人。
他們比漢人更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這導致周軍一旦出現襲擊,倭人就如臨大敵。
繼而遭到周軍的逐個擊破。
而被倭人占據的城池,那些不得已歸順的漢人。
在這些日子,被倭人剝削、壓榨的已是生不如死。
早就想站起來反抗。
隻不過缺少一個帶頭的人而已。
如今周軍殺到,無數百姓紛紛響應。
配合周軍,攻殺倭人和偽軍,以及那些華府的漢奸、走狗。
一時間,廣東境內,各路民兵、團練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北條軍被遊擊戰術蠶食,傷亡數千。
偽軍更是不計其數。
哪些輔卒、民夫。
隻要找到機會就逃跑。
根本不願為倭人賣命。
北條彌太郎短短數日,就被各地求援的信封催的喘不過氣。
北條隼那邊,也不斷督促北條彌太郎,儘快反擊,突破周軍在梧州設置的防線。
原因是北條隼在大寺鎮的戰事同樣不順利。
馬洞錫未能在北海阻擋倭軍登陸,以至於倭軍大規模北進。
現如今廣西道各地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馬洞錫覺得,他身為此戰主將,理應負全部責任。
於是在大寺鎮修築防禦工事,並在軍中挑選敢死之士,組成敢死隊。
誓要一雪北海潰敗之恥。
趁著北條隼大軍立足未穩之際,馬洞錫率領一千敢死隊,殺入倭軍大營。
四處縱火,砍殺倭人。
哪怕北條隼早就做好了防備,仍是被馬洞錫部突進。
雖然沒有殺進中軍大營。
但在外圍各營來回突進,殺的倭人人仰馬翻,死傷慘重。
最令北條隼無法接受的是,馬洞錫最後從容而退。
數萬倭軍精銳,讓一千人殺穿,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北條隼在憤怒過後,立即揮師猛攻大寺鎮。
馬洞錫經過一夜作戰,渾身浴血。
但仍不覺疲憊。
站在土城牆頭,指揮部下抗擊倭軍。
縱使北條軍數萬,亦不能克大寺鎮。
北條隼無奈,隻能用車輪戰,晝夜不停,猛攻大寺鎮。
馬洞錫望著城頭不斷倒下的士卒,雖麵色悲愴,但絲毫不減抗擊倭軍的決心。
他在前日,就接到了王焱的手書。
王焱命令馬洞錫,務必堅守大寺鎮五日。
並且他已經派遣程育成率軍前來增援。
按照邕州至大寺鎮的腳程,最多三日可達。
但王焱卻讓馬洞錫堅守大寺鎮五日。
馬洞錫立刻琢磨出了其中深意。
正麵抗擊倭軍,對周軍來說,肯定是不利的。
所以,程育成多半會引軍繞路突襲北條隼的後路。
斷其糧道。
這是最基本的戰術策略。
但他馬洞錫都能料到的事情,北條隼未必想不到。
若是北條隼在糧道布下重兵。
那程育成的突襲,多半會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