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紅樓夢》的時間順序並非是一條直線,而是充滿了曲折和回環。作者通過巧妙的情節安排和人物命運的交織,展現了時間的流轉和人生的變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賈府從鼎盛到衰敗的全過程,也可以感受到人物在不同時間節點上的情感變化和命運轉折。
從春天的繁華到冬天的蕭瑟,從少年的純真到成年的滄桑,《紅樓夢》中的時間仿佛是一個巨大的輪回。它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的複雜和美好。在這個時間的長河中,每個人物都在努力地尋找著自己的位置和價值,而他們的命運也在時間的流轉中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同時,《紅樓夢》的時間順序也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興衰曆程。賈府的興衰不僅僅是一個家族的命運,更是整個封建社會的縮影。在這個封建製度逐漸走向衰落的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賈寶玉等人物的叛逆行為,正是對封建禮教的一種反抗和挑戰。他們的命運,也反映了封建社會中人性的壓抑和無奈。
《紅樓夢》的時間順序是一個複雜而又精妙的體係。它通過對時間的巧妙運用,展現了一個封建貴族大家庭的興衰榮辱以及眾多人物的命運起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時間的力量和生命的意義,也可以從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價值。
書中提到一個重要的時間,農曆十一月三十日,這一天正好和冬至重合,這是一個不常見的日期。
據統計清康熙年間,即從康熙二十六年開始,康熙帝就把十一月作為另一年的開始,並在十一月停住在一地不動,以康熙皇帝的睿智,他不可能把十一月三十日定為冬至的,但也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也許,紅樓夢作者也在暗諷康熙帝的這一決定,也說不定。
看看康熙二十六年發生的大事。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發生了許多重要事件,其中包括:
12月25日,昭聖太皇太後(即孝莊太後)病逝,享年七十五歲。孝莊太後臨終前囑咐康熙帝,太宗文皇帝梓宮奉安已久,不可為她輕動,她希望在孝陵附近擇吉地安葬。康熙帝遵照祖母的意願,安排將孝莊生前居住且喜歡的慈寧宮之東新建的五間宮殿拆除,在孝陵附近修建暫安奉殿。孝莊的梓宮沒有被送至盛京與皇太極合葬於昭陵。此後,康熙繼續在位三十五年,孝莊的梓宮一直在暫安奉殿,直至雍正三年(1725年)才葬入昭西陵地宮。孝莊病重時,康熙忙於指導與沙俄的邊界談判及謀劃抗擊噶爾丹事務,但仍每天去慈寧宮侍疾,孝莊去世當日,康熙哀號不止,三天不進飲食。
這一年的其他事件還有:
1月19日,博奇在吉林等地監督蒙古、錫伯、達斡爾、索倫人等奮力耕種的田畝獲得豐收,不僅收獲量多於彆處,且足供驛站人役口糧並有餘糧存貯。清政府決定給予博奇嘉獎,並要求監督種田遣官互易其地,監視耕作。
8月19日,沙俄政府派遣使者與清政府談判,清政府遂令薩布素率兵於璦琿等處隘口要道加緊巡邏、守備,休整待命。
11月,沙俄使者柯羅文率談判代表團抵達色楞格斯克,並派出信使到北京,提出以色楞格斯克為談判地點,清政府表示同意。
本年度還設吉林運糧船漢軍水手258名,修船匠役48名。
這年正是平定三藩之亂,收複台灣之後的一年,可見康熙帝對他的文治武功到達高朝以後的事,開始又進行大規模建沒的又一時期,當然這是以紅樓故事暗寫康熙南巡為假沒前擔的條件。
人們是否可以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與冬至這個時間點,來研究一下紅樓夢故事是不是有寫康熙年間的事。
在近四百年的時間裡,農曆十一月三十正好是冬至日的情況較為罕見。冬至作為中國傳統節氣之一,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標誌著冬季的深入,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古人會進行各種祭祀、慶祝活動,以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平安。
如今,雖然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冬至依然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節氣。許多地方有吃餃子、湯圓等傳統習俗,寓意著團圓和溫暖。在這近四百年的歲月中,每一次農曆十一月三十與冬至日重合,或許都承載著不同時代人們的期待與祝福。它見證了曆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的變化,成為了時間長河中一個獨特的節點。
以下裡賈雨村的時間筒曆
賈雨村是《紅樓夢》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是他的時間順序簡曆:
賈雨村原係湖州人士,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後因家境敗落,孤身一人,決定進京考取功名。但因盤纏不夠,他不得已寄居於葫蘆廟,每日以賣字作文為生。
在葫蘆廟時,他得到甄士隱的賞識和資助。甄士隱常邀他至書房小敘,某次雨村翻弄書籍時,聽見窗外嬌杏咳嗽,嬌杏因見他相貌不俗而多看了兩眼,雨村便將其引為知己。中秋佳節,甄士隱在書房宴請雨村,雨村連作兩詩一聯,抒發自己的抱負。士隱讚其才華,送他五十兩白銀和兩套冬衣,並告知十九日是黃道之期,可買舟西行。雨村收了財物,隻略謝過,並不多言,三更時分,兩人方散。次日,甄士隱欲寫兩封薦書讓雨村帶至京城,卻被告知雨村已進京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