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林早晨五點鐘多點從夢中醒來,已經渾身是汗,不知道是夢境中的事驚擾了他,還是這六月的天比往年熱得更早了些。
看看天光大亮他也沒有了睡意,起身洗漱完了穿上運動衣褲,向遠處的水庫大壩跑去。
壩上已經有起早的村民推著車子趕著牛上山,相熟的人還不斷跟成林打招呼,儘管山上大都是山耩薄地,那也是村民糊口的基本保障。
眼前的水庫叫魚山水庫,是六十年代初依托魚山山脈的峽穀圍建而成,目的是給下遊二十多個村莊提供農業用水,順便解決駐紮在北坡的部隊用水。
九十年代初隨著雲州市區人口過百萬,急需為城市用水建設預備水源,距離雲州市區四十公裡的魚山水庫被選中,進行了大規模建設,目前正常水位庫容近六百萬立方,成為雲州地區第四大水庫。大壩呈u字形,壩頂通道已經硬化,綿延向山的另一邊。
跑了二十多分鐘,到了半山腰的了望平台,成林身上已經濕透,他停止往前跑,在石凳上稍作歇息邊轉過頭慢慢向庫區辦公區走去。
昨晚他做了個奇怪的夢:他孤身走在一個陌生街道,有一對中年男女莫名的看著他,嘴裡還念念有詞,可惜成林已經記不得夢境裡他們說的啥。過去他對未曾見麵的父母還有些憧憬,現在早就不抱幻想,心底的硬痂一層層生長,像年輪。
成林出生不到一個月,就被遺棄在福利院門口,包裹裡隻有一行潦草的字“二月初九”。當時福利院成媽媽剛剛生下兒子一個多月,看了成林麵黃肌瘦體弱多病的模樣心疼,就把成林當成自家孩子一起喂養。
哺育之恩無以為報,成林懂事後自己就隨了成媽媽姓。成林三歲那年,成媽媽隨軍去了南方,李媽媽接手帶成林。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
成林成了福利院第一個考上985大學的孩子,第一個保送研究生的孩子,第一個成為選調生的孩子,他至今還記得李媽媽,看到他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候激動和驕傲的表情。
庫區的全稱是魚山水庫管理區,九三年魚山水庫二次擴建,雲州市把周邊二十七個村莊單獨劃出來,組建了西城區魚山管理區,在村民轉非、就業上給予政策傾斜,村民的農業稅負也由政府負擔,那會是魚山管理區的高光時刻。十多年過去,政策優勢不再,魚山管理區成了西城區最貧困的地方。
庫區辦公區是原駐軍的營部,軍隊改革撤並後資產劃歸西城區,管理區成立後,成了管理區的辦公場所。正對大門一座三層樓,樓前左右都是籃球場,由於年久失修,原來的水泥場地灰層脫落顯的破敗。大樓後麵是食堂,食堂後麵是禮堂,房頂早已破敗不堪。營房沿食堂兩側向後延伸。成林的宿舍在第一排左邊第一個。庫區辦有編無編加起來二十七人,最不缺的就是房子。
回到宿舍用溫水擦了擦身體,吃了碗泡麵,就向辦公樓走去。成林去年考取雲州定向選調生,按規定分到庫區來鍛煉。庫區編製基本等同鄉鎮,隻是管理區書記由西城區委副書記兼任,基本上看不見人影,日常工作是主任蔣衛東主持。
蔣主任原來是區政府辦公室的老板凳,不容易有機會下來,雖然管理區窮點,好在解決了正科職級問題,這讓他乾勁十足,似乎要把庫區當成他騰飛的跳板。
管理區三個副主任,兩個大辦公室:庫區管理辦和水庫綜合辦,承擔了一般鄉鎮政府對應的所有工作。
成林作為基層鍛煉的選調生,蔣主任和管理區的人對他都很客氣,因為選調生未來可能是這個城市的管理者,誰也不會笨到去得罪這樣的潛力股,這也讓他過得很超脫。
庫區百姓收入來源是果樹。去年成林剛來,庫區山楂、豐水梨、地瓜豐收銷路無法解決,成林跑了趟省城,找到研究生學姐褚虹。學姐是個富二代,家裡經營全省最大連鎖超市福佳超市。庫區的水果和地瓜,很快被超市收購,庫區村民見識到新來這個研究生能力不一般。
褚虹她爹起初認為褚虹移情彆戀看上了成林,不停打探成林的情況。褚虹說起成林的身世,說起他這麼多年的坎坷,老褚半天無語,最後給采購部經理打了個電話,涉及到成林的事能幫儘量幫,不掙錢也幫。
蔣主任明白自己這樣的土鱉,不能成為成林前進的絆腳石。為了方便跟各村打交道,他讓成林擔任自己的助理,在管理區村乾部大會上,向各村書記村長隆重介紹,希望成林能儘可能幫助庫區百姓增加收入。某種意義上認識成林,就等於地裡的農作物有了銷路,各村書記村長自然對成林客氣有加。
蔣主任跟成林聊過,他的上下班時間隨意,支持他沒事到各村多轉轉。有了蔣主任的支持,成林沒事的時候,就到村裡和水庫兩邊的山坡上晃蕩。
去年冬天他把各村土質樣本送回母校悅南大學,通過導師張凡的關係,讓學校農學院趙一非教授給化驗一下,確定了今年種植水果玉米和煙薯25的方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