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黨校的金帆教授開始在東鎮授課,起初東鎮的官員們還以為是走過場,哪知道是來真的。
紀委全程監督課堂紀律,每個人還要談學習的體會,最後據說還要到外地去考察。
官員們書麵的體會材料的批改,曆程秘書長安排給成林負責。他要求成林在體會材料批改用語中犀利一些,讓這些過慣太平日子的老爺們能認真起來。
成林這段時間一直在想琢磨合村並居的事,越琢磨越感覺到事情的複雜性,自己以前的判斷是正確的,這個事不能一蹴而就,是個長期的進程。
現在的合村並居,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對農村的反哺。建國以來的二元體製,讓城鄉剪刀差越來越大,農村的基礎設施數十年沒有改變,這種局麵本身就不合理。
這些年北方各地為堅守十八億耕地紅線,腦筋都打到農民的宅基地上。反觀南方各地,百姓宅基地不受占地限製,住宅翻新擴建執法力度也比較鬆。
成林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南方不發達地區的民宅,都能輕鬆碾壓北方大部分地區。這種差距是耕地紅線政策的南北剪刀差造成的,現在已經到了需要檢討的時候。
正好來東鎮授課的金帆教授,也在關注合村並居,課餘時間跟成林多有交流,他對成林在合村並居問題上的一些看法多有讚同。
回去以後他讓助手查了成林的簡曆,一查有點吃驚。
成林早幾年發表的文章,如今看來都一一驗證是正確的,他的《經濟雜談》比起自己在東鎮授課的內容一點不遜色,甚至更貼近現實。看看成林的碩導和博導,是金帆教授熟悉的張凡和盧教授,難怪成林這麼出色。
在來東鎮授課的時候,金帆教授在課堂上推薦了成林的《經濟雜談》,作為學員們的課外輔助教材。
在合村並居問題上,他鼓勵成林寫一篇文章,係統都闡述自己的觀點。
成林年初的時候已經寫了四千多字的文章,隻是感覺自己現在的身份不適合再去出風頭。
金帆教授建議成林,從學術論文角度來論述,包括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成林解決問題的思路,主要建議有關方麵發行兩萬億長期專項國債,對幾個糧食主產區的合村並居進行扶持。
這筆錢投入能起到幾方麵作用:
其一,對拉動糧食主要生產地區的經濟有明顯效果。
其二,能彌補土地紅線帶來的地區政策剪刀差
其三,夯實農村的脫貧的基礎。
成林把文章修改後給了金帆教授。
金帆教授將文章略作修改,推薦給《黨建》雜誌。
文章發表後,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合村並居一線的基層官員和政府,認可成林解決問題的思路。
另一種聲音來自於經濟專家學者大v們,他們認為成林的觀點在嘩眾取寵,在誇大政策的差異,長期國債將增加政府負擔,況且投入產出沒有性價比。
這種局麵出乎成林意料,他和金帆教授的出發點都是學術探討,隻是一家之言。是否具備操作性,大家可以群策群力,集中所有人的智慧,來把合村並居這件事了辦好。
袁一琦給成林打來電話:
“兄弟,你這次又扔了一顆手榴彈啊。”
成林也是哭笑不得:
“袁哥,這隻是我在東鎮合村並居的調研過程中的一些看法。農村是數億農民兄弟的根,也是他們鄉愁的寄居地,不能單純把農民趕上樓當成合村並居的目的。”
喜歡官路麗人行請大家收藏:()官路麗人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