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燕林,身形魁梧,一身青衫,手中青鋒劍泛著冷冽寒光,步伐堅定;孫亞超,身形靈活,肩扛如意棒,眼神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他們身後,是滄虹派的一眾年輕弟子,談滄海、言滄閣等人,每個人的眼中都燃燒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渴望。“師父常說,武林雖大,但人心可聚。”嚴燕林輕聲對孫亞超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堅定,“隻要我們心懷正義,定能整合武林,共禦外敵。”孫亞超嘿然一笑,如意棒在地上重重一頓,激起一片塵土:“沒錯,就算他們是銅牆鐵壁,我這如意棒也要打出一條道來!”一行人首站直指少林,那座屹立於群山之巔,象征著武林正統的古刹。少林寺前,古木參天,鐘聲悠揚,卻也掩不住一股肅殺之氣。嚴燕林與孫亞超說明來意,卻被守門僧以“掌門閉關,不便見客”為由拒之門外。“釋永恒掌門,我等此來,隻為武林大局著想,還望大師通報一聲。”嚴燕林拱手,語氣誠懇。守門僧麵色冷漠,隻留下一句:“武林之事,外人不得乾涉。”便轉身離去,留下他們一行人麵麵相覷。離開少林,嚴燕林與孫亞超心中雖有不甘,卻也明白,這條路注定不會平坦。他們隨後又走訪了武當、峨眉等名門大派,得到的卻是同樣的冷遇與拒絕。武當的太極圖中,透出的是避世之態;峨眉的雲海之上,回響的是拒絕之音。“看來,和平整合之路,遠比想象中艱難。”孫亞超坐在篝火旁,望著夜空中的繁星,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
嚴燕林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抹決絕:“既然他們不願,那便以戰促和。我們滄虹派雖年輕,但絕不畏懼任何挑戰!”嚴燕林與孫亞超彆無選擇,毅然決然地開啟了戰合武林之路。戰合,那是要腥風血雨的戰鬥,常言道:殺雞儆猴,柿子撿軟的捏。武林大派之中,崆峒派排名靠後,作惡多端,符合軟的條件,懲治崆峒也能占據道義製高點。
“崆峒派,雖非武林頂尖,但其惡名昭彰,我們以此作為起點,既能彰顯正義,又能試探各大派的反應。”嚴燕林在一次深夜的密談中,對孫亞超及一眾弟子分析道。
孫亞超點頭讚同,眼中閃爍著戰鬥的光芒:“對,崆峒派,就是我們的第一塊試金石!”
滄虹派迅速集結,嚴燕林與孫亞超親自帶隊,一路疾行,直奔崆峒派所在的險峻山脈。
嚴燕林一行,正疾行於前往崆峒派的路上,心中滿是對即將來臨的戰鬥的期待與決心。然而,世事難料,當他們行至唐朝平盧時,竟被安祿山率領的二十萬大軍阻隔了去路。
兩軍對峙,氣氛緊張。對方主帥跨馬而出,聲如洪鐘:“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嚴燕林挺身而出,青鋒劍直指前方,朗聲道:“我乃滄虹派掌門嚴燕林,此行前往崆峒派,欲收拾那幫不仁不義之徒。”
對方主帥冷笑一聲,霸氣回應:“你我井水不犯河水,請你們繞道而行。如入我陣列,壞我軍規,定當嚴懲!”
嚴燕林聞言,心中一沉。麵對如此龐大的軍隊,硬闖無疑是雞蛋碰石頭。但回頭,又怎能對得起身後這些滿懷期待的弟子,以及滄虹派的榮譽?
孫亞超肩扛如意棒,眼神堅定,低聲對嚴燕林道:“掌門,此事需從長計議。二十萬大軍,非同小可。”
嚴燕林點頭,心中卻在盤算著對策。他抬頭望向那漫山遍野的軍隊,心中不禁生出幾分無力感。是啊,除了武林,這世間還有比武林更恐怖的力量——那便是軍隊。
“何去何從?”這個問題如同巨石般壓在嚴燕林的心頭。一旦選擇錯誤,不僅自己,連同身後的滄虹派弟子都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就在這時,一陣風吹過,帶來了遠方的消息。嚴燕林閉目凝神,仿佛能聽見風中傳來的低語。片刻後,他猛然睜開眼,眼中閃過一道光芒。
“孫師弟,你率眾弟子在此等候,我獨自前往安祿山大營,與他談判。”嚴燕林的聲音低沉而堅定。
孫亞超聞言,大驚失色:“掌門,這太危險了!你一旦落入敵手……”
嚴燕林擺手打斷了他的話:“我自有分寸。為了滄虹派,為了武林,我必須一試。”
說罷,嚴燕林孤身一人,策馬向安祿山大營而去。他的背影在夕陽下顯得格外孤獨而堅定,仿佛一位即將踏上不歸路的英雄。
孫亞超望著嚴燕林遠去的背影,心中滿是擔憂。超人之路,必經風雨。這一去,嚴燕林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是嚴燕林為了滄虹派,為了武林,所做出的勇敢選擇。
夜幕降臨,平盧的戰場上,兩軍依然對峙。而嚴燕林,則已經踏入了安祿山的大營,開始了一場關乎滄虹派命運的談判…
嚴燕林踏入安祿山的大營,四周是密布的士兵,銳利的目光如同利箭般刺向他。但他毫無懼色,步履穩健,直奔主營而去。
主營內,安祿山正襟危坐,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霸氣。他見嚴燕林孤身前來,不禁有些意外,但隨即恢複了平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