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裡順手掐了幾把豌豆尖,陳渝準備拿回家裡清炒,看味道有沒有變化。
回到家裡,八仙桌上已擺滿了碗碟,有清炒油菜苔、油渣蓮白等小菜,把蘿卜切成塊的白水蘿卜湯,還有陳渝最喜歡鹹菜炒回鍋肉,看得人食欲大振。
鄭冬梅老家在東北,和陳渝一樣出生於農村,從小就幫父母操持家務,尤其做得一手家常菜。以前陳渝在外奔波時,最大的念想就是能回家吃一頓妻子做的可口飯菜。
以前村民每天都要下地勞作,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與營養。因此,農村的早飯,不同於城裡吃稀飯、包子、饅頭之類的,而是與中午飯一樣,是正餐,吃的是米飯,配上炒菜與肉食。
陳渝把手裡的豌豆尖遞給妻子,讓她清炒一份,然後拿碗給父母盛飯。
幾分鐘後,當鄭冬梅把青炒豌豆尖端上桌,坐下來疑惑地問了一句:“老公,炒豌豆尖的時候,感覺香氣比以前更濃一些?”
陳渝笑笑,說道:“來,你們都嘗嘗,看味道如何?”
陳渝自己也夾了一筷,放入嘴裡輕輕嚼了幾下,就知道出變化在哪裡了:蔬菜的香氣味更濃了,莖葉更嫩了不說,連以前偶爾會吃到的粗纖維基本也沒了
總之一句話:口感更好、味道更美!
一家人嘗了後,都說比以前好吃,一盤青炒豌豆尖沒兩下就見底了。
這讓陳渝心裡的某個念頭更足了。
吃完飯,打聽到二叔在村委會辦公,與家人說一聲後,就往村裡的居民聚居點方向走去。
準備去二叔那裡再探探口風,了解一下有關鄉村振興、土地流轉方麵的政策。
因為村子不富裕,前衛村的村委會設在居民聚居點其中一幢的底樓,隻有三間房,每間麵積三十來平米,兩間辦公室,一間是會議室。
二叔的辦公室裡擺幾張辦公桌。為了節約辦公經費,辦公桌是由村裡的木匠師傅手工打造的,桌麵的樹疙瘩清晰可見,桌麵還有少許細小的油漆顆粒,做工簡樸粗糙。
牆上張貼著幾張關於村務公開、村規民約等內容的宣傳畫,還掛有一麵村民送來的“為民排憂,心係百姓”的錦旗。
二叔名叫陳興凡,今年五十歲,隻比陳渝大十歲,是前衛村的村委書記,村裡最高行政長官,坐在最裡麵一張辦公桌。
看到陳渝進來,一道如獵人見到獵物的驚喜在眼裡一閃而過。
端起茶杯,裝模作樣喝了一口,然後用手指了指桌前的椅子,故作淡定招呼道:
“你來啦,坐吧”。
陳渝坐下,與自家二叔也懶得打太極、繞圈子,直接開門見山:
“二叔,我考慮了一下,想在村裡承包點土地,種種蔬菜、瓜果什麼的,不知道這方麵有什麼政策規定?”
看到陳渝沒如昨天那樣打哈哈,二叔也不藏著掖著:“我國有14億多人口,農村人口5億左右,我國人口總數36左右,卻占有全國總麵積的45,並且大部分都處於不發達地區。”
“近幾年以來,國家出台各類政策,通過各種方式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配套措施,推進鄉村經濟振興。”
“就在你回來的前幾天,市裡召開了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我作為市人大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
說到這裡,二叔挺挺胸,對著陳渝傲然抬了抬頭,露出自豪的神情,仿佛在說:你彆拿我不當乾部!
“這說明市裡對鄉村經濟發展,特彆是落後地區的鄉村經濟發展特彆重視。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特彆強調今年將有效推進鄉村全麵振興,加快建設渝府和美鄉村。”
“具體方麵,一是要加大重點區域、重點群體幫扶力度,推進科技、資金、經營進鄉村;
二是要加強撂荒地治理和開發,打造鄉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支持區縣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
四是在不改變耕地用途前提下,推進農村耕地有序流轉,通過合作經營、承包經營等方式,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五是”
不愧是當了二十多年村乾部的市人大代表,雖然文化不高,但對有關振興鄉村的政策,二叔娓娓道來、如數家珍。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雖然隻是個村官,陳興凡心裡也真心希望自己的家鄉能儘快發展起來,擺脫落後的山村麵貌!
說到最後,二叔緊緊盯著陳渝:
“對於如何利用好各類政策,發展村裡的經濟,我們村乾部也反複討論過。結合我們村裡的實際情況,隻能圍繞土地和種植做文章。希望在以下幾個方麵得到突破。”
“一是通過耕地集中流轉,把村裡十多個山坡閒置的山坡土地利用起來,引進資金,打造有機蔬菜種植基地、花卉種植及觀賞基礎。”
“二是開展荒山承包,開發大、小梁山,把小梁山這塊撂荒地利用起來,種植水果、中藥材、花草等,形成一個集經濟農作物種植、采摘、觀賞為一體的農作物種植基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